|
|
|
近两年,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了一种现象,人们称之为“持币待购”。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是我国市场调节机制尚不完善,消费者不愿再“雾里看花”,盲目消费。拿价格来说吧,几年前,VCD刚刚上市时,价格达到三四千元,但随着生产厂商的增多,市场竞争的激烈,价格一降再降,降到几百元一台,有的竟然成了购买电视、音响的附赠品。接着彩电、空调纷纷“跳水”,降价的同时又纷纷推出酬宾活动,之后价格再度下调,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降价空间到底有多大?就汽车来说,商家降价总是“羞答答”,价格下调了,但都冠以“优惠、促销”名义,不理直气壮。日前国家计委价格司官员曾指出,中国汽车的价格仍存在降价空间,而且政府已经放开了对汽车价格的控制,这就要求商家降价最好一步到位,否则消费者总是“雾里看花”,市场又怎么火的起来呢?
其次是因为各种“超前”消息到处传播,真假难辨,消费者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
就汽车行业来说,一面是市场低迷,商家采取降价促销手段,一面风传一汽年底要出8-9万元的捷达,上海大众今年年底要出8万元的桑塔纳,通用要推出10万元以下的别克……这就给消费者一个信息:等等吧,还有更好的。对消费者而言,反正汽车价格不可能再上调,管他真假,等等再说。而能够消费得起,但并非很“款”的人,正是家用轿车的主要购买群体。难怪北方汽车交易市场的商家都摇头:市场不好做。
“持币待购”现象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百姓的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消费心理逐渐成熟,已经从盲目消费变为理性消费。一些汽车业内专家曾表示,长期以来,尚不富裕的中国消费者要付出比国外多一倍的价钱,购买质量、性能比较落后的国产车。中国的消费者有权利要求国产轿车厂家提供具有合理价格的产品,如果他们不能提供,消费者有权利持币待购。这个问题也存在于其他行业。的确,持币待购是“上帝”保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权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持币待购对市场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由买方转化为卖方,百姓有选择的理智消费,不仅对各种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还要求有合理的价格。相对来说,商家要想让消费者认可自己的产品,就必须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制定合理价位,才能占领市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商家厂家摒弃保守的运作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由此看来,持币待购现象的出现并非坏事。我想提醒汽车生产企业:不要忽略了消费者的实际要求。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