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元:我们已不是一年一个新车型,而是一年一个平台。
上汽集团抓住了WTO这样一个机遇,用好了这样的机遇,引进了技术,引进了管理,引进了人才,使我们上海汽车工业有了这样一个很快的从小到大的发展。但是,上汽集团不仅仅是引进来,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走出去。
配套生产走出去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上海汽车工业的轿车生产以中国市场为主,占了40%以上。从长远的情况来看,首先,我们零部件工业发展的战略,是要从原来的内配套,就是为公司产品进行配套,走向“中华牌”,为全国的整车厂配套。这还不够,同时还要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厂进行配套。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一方面。
我们采取了一种叫“抢逼围”的策略。“抢”,就是抢占中国的零部件市场;另外还要让我们的零部件厂走向国际的售后服务市场;还有一个“围”,就是围绕世界著名汽车厂的配套市场,就是OEM市场。这三个市场就是将来我们零部件工业走出去的一个战略方针。我们坚决以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基地的目标来建设,到那个时候我们出口的比例有可能比在国内的比例大。
花大力气“下成本”
并不是我们这个民族不需要自己的意志跟气概,或者是民族精神,但是作为一个汽车工业来讲,作为一个民族工业来讲,我认为太狭隘。因为汽车工业发展了100多年,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工业,是一个跨国界的工业。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原来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概念来讲,把它框得太小以后,不利于我们利用世界资源,也不利于我们引进来走出去。这样的结果,倒过来是闭门造车,结果花的成本高,效率低,效果不好。
随着世界上著名公司的进入,我们国内大的汽车厂几乎都合资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地会产生国内市场国际竞争这样一个格局。实际上从最近几年来看,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没有一个产品可以吃十几年,甚至一个产品是第一年销售很好,第二年就要想办法促销了。就拿我们公司来讲,在改革开放以前,是几十年一贯制———上海牌;改革开放以后“桑塔纳”我们用了18年;近几年我们是一年一个新车型;到现在,我们已不是一年一个新车型,而是一年一个平台。所谓平台就是一个系列。
在保护的情况下,部分国产车价格受到扭曲,跟国际上同样产品的价格差距很大。我们现在采取一种办法,过去我们认为我们的成本跟国际上的成本相差30%左右,那么上汽集团在我们国家进入WTO以后,就采取了一个方针,叫“下成本”。我们要求每年下降5个百分点,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3年时间了,我们一共降低了40几个亿的成本,都已经消化了。我们这40几个亿消化的结果,都是让给了我们的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