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一些家庭开始购买第二辆车”现象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人们的汽车消费心理出现了转变,这种转变使“人们购买第二辆汽车具有可能性”。 依据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分析方法,小汽车进入中国家庭是近10来年开始的,人们在第一次买车的时候,一般不会买高档的轿车,而偏好于买中低档的轿车,这是因为:(一)出于经济实力的考虑;(二)人们对第一次购车一般持谨慎的态度,因为高档车意味着高消费,高支出,所以如果没有绝对的高收入做保证,人们一般是不会购买高档轿车的。(三)能够买上中低档车,他们就已经知足。因为当周围的左邻右舍还没有能力购买小汽车时,如果自己能够买车,成为私人汽车消费行列的先行者,自然他们一般会满足。这时他们一般不会过早进入高档小车的消费,而是倾向于中低档车的消费。随着小汽车进入家庭越来越普遍,较早购车的消费者对小汽车的消费就会产生新的欲望,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会再满足中低档车的消费,这时他们就会琢磨买第二辆新车,而且第二辆车一般都比第一辆车更高档。因为人的欲望是不断更新的,当中低档车的消费欲望得到满足后,他们自然会向更高档次的汽车消费迈进。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人们的汽车消费心理的变化使一些家庭开始购买第二辆更高档的小车成为可能。 ■人们对未来的收入有较好的预期,进行汽车消费的信心足,从而使得购买第二辆车成为可能。 买车的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需当前收入和未来良好的收入预期做保证。按经济学理论分析,居民的消费品分为耐用消费品(如电冰箱、小汽车和家具)与非耐用品(如食品、飞机旅行和保险)。非耐用品的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耐用品的购买除了受当前收入的影响外,更重要的取决于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从人们购买第二辆车的现象中可以推断,这批消费者对他们未来收入的预期一般都不错。如果他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佳,那么在“居安思危”心理的支配下,他们有钱也不会大胆的花。更不用说,花大笔的钱来消费高档小汽车。 ■“人们购买第二辆车”的现象传递了一个重要的市场信息,即预示着中国家庭的汽车消费将进入增长更快的新时期。 这是一个前瞻性的结论。目前一批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购买第一辆中低档小汽车,他们会在近年内出现汽车消费的升级,而依据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人们在汽车消费中存在“羊群效应”,当一些高收入家庭消费更高档次的汽车时,其他高收入家庭也会模仿,模仿不但能使高收入家庭实现汽车消费的更新换代,而且对中低收入家庭也将起到一个刺激作用,这就意味家庭汽车消费将更快增长的新时期的到来。 ■文/北大经济学院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