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尊敬的刘吉院长,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想就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从总体上讲,我们并不怀疑,中国汽车产业会持续增长,但是汽车产业发展必须考虑的最重要问题却是可持续性的问题,为使大众汽车消费产生好的效果,首先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 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离开了市场的作用是不可能解决的,但是由于汽车生产和消费涉及到能源、环境、安全等大量外部性因素,因此离开了正确的政策导向,仅靠消费者和厂商的自发倾向,必不自然能走向可持续发展。
因此借鉴国际经验,从中长期着眼,制定汽车社会可持续的法律政策框架,使大众汽车消费与我国的经济资源环境水平相一致,这是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在缺乏有效政策引导的情况下,居民汽车消费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大量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政府有关政策法律框架早制定、早颁布、早实施,会少走弯路,少支付代价十分昂贵的社会成本。当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第一,应设定富有远见的汽车产业目标。首先要把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放到优先位置,以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为前提,实现大众汽车消费的可持续性;其次,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与汽车相关的行业服务业,以及配套领域的发展,使汽车产业稳定成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工具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再有,要发挥汽车产业链条长,包容新技术能力强的特点,把汽车作为战略产业,使之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头羊;再有,要主动参与汽车产业的国际分工和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产业和企业结构,壮大本国本土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成为汽车产业的强国,实现大宗汽车产品的进口国。
第二,要制定汽车消费政策,引导大众汽车消费。汽车消费政策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净化汽车消费的环境,废止各种抑制汽车消费的政策;二是使汽车消费与中国的经济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其中车型结构是影响燃油消耗总量的主要因素。
总体而言,在中国大众汽车消费起步之时,和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与资源环境的制约条件相比,车型结构是不尽合理的。在中国大城市,轿车的排气量、车身尺寸、汽车重量的平均水平,不仅比五十年代欧洲、六七十年代日本大众汽车消费起步的时候高了很多,甚至比今天欧洲一些大城市的水平还要高,由此使中国轿车平均百公里油耗高于欧洲和日本。近年来,不仅高油耗的SUV车超长增长,而且像宝马、奔驰、凯迪莱克等世界顶级豪华汽车,纷纷看好中国的买主,并在刚刚走出低收入行列国家的中国设厂生产,我认为这过于奢侈。
这些现象不得不使我们对汽车消费政策进行反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长期受官本位的影响,人们不仅把汽车作为身份的象征,而且更不应该的是,不少城市对燃油消耗量较低的小型车、两箱车、柴油车,不断出台歧视性的政策,使消费者产生不稳定的预期,这种强烈的逆导向,人为地扭曲了大众汽车消费起步时候的车型结构。另一方面,中国的轿车价格比国外高了很多,而燃油价格又比国外低了很多,在没有税费引导的情况下,居民较多考虑的是买车时候的一次投入,较少顾忌使用过程中的燃油消耗量高低和相关税费的影响,只要有一次性的购买能力,就倾向于选购较大的车型。就现在的技术水平,节能、环保的小型车同样可以做得舒适、安全、美观和高性能,因此在大众汽车消费的起点,政府就应该向社会明确无误地传达、鼓励低油耗、少污染和限制奢侈的技术消费政策。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在汽车的购置、保有和使用环节,都应该以促进节能和环保为原则,实行差别税费,鼓励购买和使用重量轻、排气量小、污染少、油耗低的车型。
第三,要制定基于节能和环保的燃油政策。然有政策应该包括燃油清洁化政策和节约政策。城市大气污染中,机动车排放所占的份额逐年上升,并正由煤烟型污染为主转变为汽车尾气型污染为主。燃油清洁化对改善汽车排放具有基础性意义,目前要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需要为依据,制定分阶段的长期燃油改善计划,并强制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