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仅就已披露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测
这篇文章的标题,我用了“破厂”这个字眼。我看见很多网友的发言,大多用这样一个词,那我就顺水推舟也用它。其实呢,如果较真的话,这个说法不准确。它应该是“破产的厂”,而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破厂”。
前一阵我给我们的南汽内部报纸写过一篇小文章,因为江苏省、南京市、集团公司领导都说要解放思想,于是我们南汽就在内部开展了一个“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讨论要有稿子,报社约我写稿,我也就写了个“什么是解放思想”。在那篇文章里,我是这样说的:解放思想可能意味着要打破坛坛罐罐。那么,什么是坛坛罐罐?不一定是破铜烂铁才算需要下狠心打破的坛坛罐罐。也许新厂房、新设备、新产品、新设计,也是不良资产,是碍手碍脚的坛坛罐罐。南汽要走出新路,有时候要放血才行。
不是说罗孚的事么,为什么说这一段话?这是有道理的,我是要从一个经营实体的普遍规律来解释本文要说的事。我是想说明,像南汽买到手的罗孚的某个厂,也是人家要打破的坛坛罐罐,但不一定是破铜烂铁。他破产,因为经营不善,不一定是因为设备不行,是不是?
南汽以前曾经买过一个国外的汽车厂。那是西班牙的一个轿车厂。因为股权变化,老板换了,人家新老板想做自己的事,嫌原来的那些生产设备和车型碍手碍脚。于是他就要贱卖。当时也是有几个买主竞争,好像有中国的一汽,还有印度公司。最后南汽同一家外国公司联手,让他入股,这就把西班牙的一个厂买了下来。那也是几亿人民币的大买卖。这样的买卖,以我孤陋寡闻,似乎在国内还是仅此一例。
那一次买卖很成功,南汽以别人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资金,迅速建立起一个轿车生产基地。当时南汽还不敢说自己要做轿车,因为国家不准南汽做(现在说起来就像是文革跳忠字舞一样的笑话!),很多事都是偷着做的。暗渡陈仓,居然也买成了,很了不起啊。南汽买那个厂,前前后后很多人忙,由此也就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谈判的,估算设备价格的,拆工厂的,报关的,装船的,重建生产线的,不一而足。后来那个车搞得不成功,那是后话。但买工厂的经验却是现成。
毕竟这个罗孚有好几家在争,相信大家有所争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它有所值。但不同的买家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对罗孚可供出售的东西取向也不可能一模一样。这样,每个买家都在心中自有一杆秤。再有一点,买下这个厂的同时还买下若干人家的人员使用权。罗孚厂的员工里头一定有很能干的,把他们用好了,把他们头脑里的东西拿来用,也是很大的一笔钱呢。
前面说过罗孚不一定是破厂,但同时也说了新设备可能也是包袱。所以,判断现在南汽突然买下了罗孚,值与不值,这一定要看南汽的具体情况。有用就值,没有就不值;用得好就值,用得不好就不值。这一切,目前只有南汽高层才心中有数,也只有他们才能在未来的时间里证明他们买对了还是买错了。
之一:南汽何以拼过上汽
之二:破厂是否物有所值
预告:
之三:关于知识产权之争
之四:收购成功与收拾难摊子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钟东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者,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南汽收购罗孚",共找到
1,718
个相关网页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