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23%和25.13%。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井喷”,令众多厂家欢欣鼓舞、踌躇满志,欲在今年大干一场。专家们也纷纷对今年乘用车的销售量做出增加20%-30%的大胆预测,2007年车市,又将是一个高歌猛进的“丰收”年。
然而,在响彻耳畔的一片“叫好”声中,似乎又让人稍感不安——觉得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冷静地分析当前车市“井喷”背后的东西——
其一,从经济波动规律来看,车市高速增长后的速度减缓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上一次车市“井喷”发生在2002、2003年,紧接着的2004、2005年出现了“低迷”。评价汽车产业健康与否,不能只用产量,不能只用速度,也不能只用利润,而要看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和市场规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汽车市场将由爆发式增长转向平稳发展阶段已成定局,汽车消费增长动力开始转由可支配收入增长来控制,也就是所谓的回归理性消费阶段,因此对车市高速增长的期望值不能太高。
其二,从汽车流通领域的经营情况来看,去年以来已经出现明显变化,京、沪、津等直辖市及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汽车销售量较大的一级市场,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期,高速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预计从今年起,一级市场汽车消费增长的脚步将继续放慢,市场新的增长点的重任将责无旁贷地落到二三级汽车市场身上。而二三级市场虽然正处成长期,增幅较大,但由于基数较低,销售增加的绝对量还不大,所以难以承担起总销量增加20%-30%的角色。特别是二三级市场近年来承担了厂商较大的“压库”份额,新的一年将面对更大的资金和库存压力。
其三,自主品牌汽车成了2006年乘用车市场的一大亮点,但仍持续徘徊在低端市场。无论产品质量、安全性能还是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主流品牌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低利润产品占据市场是自主品牌的最根本手段,销量增长的背后是利润的微薄,单车利润与合资产品呈十几倍至几十倍的差距。利润的下降,使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艰难,保证良好的持续发展难度很大。一旦失去了价格优势,自主品牌未来增长的持续性将充满疑问。
其四,从新车上市拉动消费来看,显得越来越不尽如人意。2006年新车上市高达117款,但在日前公布的10大畅销轿车中,竟然没有一款是全新车型,这对于想频频推出新车的厂家来说是个打击。有人将今年称为“新车爆炸年”,目前登录国家发改委目录的已经有30多款新车,新年伊始就有这么多新车登上目录是相当罕见的。然而2007年新车大战能否奏效令人怀疑,制造商、销售商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与此同时,业内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尽管我国汽车工业超常发展,但汽车业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并未真正改变,高增长、高发展可能掩盖我国汽车业的真实水平,在过多地追求高增长的背后,却掩盖了过热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性过剩等诸多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又是影响中国汽车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致命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