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欧洲
“我是一个关死后门、堵死后路的人,华晨这个企业可以倒,但是中华这块牌子决不能丢。
在2006年11月27日勇敢签下中华轿车出口德国的第一笔大单后,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许、鼓励、质疑和否定,祁玉民说出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话:“我是一个关死后门、堵死后路的人,华晨这个企业可以倒,但是中华这块牌子决不能丢。”
之所以说出这番气冲霄汉的话,是因为祁玉民深知,中华轿车的此番德国之旅将面临更加严苛的挑战。拿下通行证只意味着欧洲市场为华晨洞开了一扇门,里面风景如何,中华轿车出口的前途如何,目前都是未知数。
没有人察觉,在不来梅市政大厅内,祁玉民挥起手中那支如影随形的签字笔时,内心正在被自豪和深思两种纠缠的情感所充斥。他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却又不得不冷静下来,继续为华晨今后的发展精打细算。
其实,对于中华轿车的出口,祁玉民看得更长远。他谈到了项目谈判过程中 的一个小插曲。当时,华晨与德国合作伙伴的谈判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价格环节,但是双方却因为700欧元的价差而一度陷入僵持。
几经较量,欧洲方勉强同意自己再消化350欧元,但态度坚决地要求华晨也对剩下的那350欧元做出让步,否则一切合作免谈。
对方的强硬没有让祁玉民退缩,他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如果急于做成这笔生意而答应了对方的要求,那么出口德国的每辆中华车将损失350欧元的利润,折合人民币约3500元,而15.8万辆一共就是5.53亿元,对华晨而言,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尽管很想做成这单生意,但是祁玉民当时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线不能再降。思虑片刻后,他立即找来当时沟通谈判双方的一个联络员,请他通知对方,这笔生意华晨不做了。
说这话时,祁玉民并不是完全放弃,他至少有一半的把握相信对方会妥协。因为他知道,对方跟踪测评中华轿车已有两年之久,而且他们对中华轿车感兴趣的程度已在双方的多次谈判中显露无遗。
尽管如此,祁玉民仍是一夜难眠。毕竟这笔生意不是一个小数目,对华晨的发展而言也不是一件小事情。
最终的结果正如祁玉民所料,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接到了一个喜讯,对方表示,看在祁先生态度诚恳、行事果断的份上,他们愿意在消化700欧元价差的基础上,再给每辆车追加80欧元,而祁玉民也是在事后才得知,原来德方的合作伙伴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也辗转了一夜。
这笔生意就这样成了。根据当时签订的协议,华晨将在未来5年内,向德国及欧洲其他22个国家出口15.8万辆中华轿车。其中,首批3000辆中华尊驰轿车已于2006年12月29日从沈阳发往德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