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光临搜狐的上海车展视频报道,现在从现场回到访谈间,现在来作客的是标致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梅野先生。
梅野:大家好。
上海车展上展出了标致全系列车型
主持人:梅野先生,非常热情的一个法国人。我们知道标致是法国汽车的一个代表,造型非常漂亮,很讨中国人喜欢。现在就请梅野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车展给我们带来哪些进口的标致车型?
梅野:这次车展上我们展出了标致全系列,首先要介绍就是我们的两款敞蓬跑车,(307CC、206CC)如果把顶合上就是轿车,顶也可以完全打开,就是敞篷车,非常核算,一辆车的价格买两款车。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了很多标致进口车,307CC、206CC,既然206和307轿车已经国产了,CC轿跑车这块有没有国产的可能性呢?
梅野:没法直接回答,但是我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谈一下这个问题。车型国产化是考虑到量产,量产的车型最好国产化,因为投入很大的资金建设工厂、生产线,投入是非常大的。所以量必须要有才可以慢慢收回成本。206CC、307CC销量也在增加,但是毕竟不是量产的车型,属于一部分消费者喜好的车型。206CC、206是一个系列,307CC和307是一个系列的,有相同之处,但是也还是有不同之处,最大的区别是敞篷,非常高端的,如果有生产线需要很大的技术开发和投入。
主持人:不仅仅是外观换一个壳子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梅野:不是。
标致407国产是传言
主持人:我知道梅野先生负责标致中国进口车业务,进口的都有哪些标致系列车型?
梅野:目前引进到中国的车型206CC、307CC,还有407系列,三款,一个是轿车,一个是SW,还有轿跑车,轿车和SW分两种排量,细分起来比较多。我们还有新款607,粗分有六类,但是还有车型的细分。所有的这些车型款式上面配置都是非常具有高科技特点的,设备非常先进。
主持人:407这款车中国网友也很关注,它现在在中国的销量有多少了?
梅野:累计到目前为止407系列大概卖掉了400多台,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中。
主持人:400多台是什么时间?
梅野:从2005年底开始推出到至今。但是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在2006年,我们这个车在筹备成立的过程中,这个阶段公司在组建成立过程当中,有几个月的时间汽车销售几乎是停止了,都把精力投入到准备公司当中去了,也影响了我们的销量,其实是应该更高的。今年2007年我们对407的销售预计也是基于以前的基础上做出来的,我们预计2007年407系列销量也应该达到400辆。
主持人:说到407有很多的传言,因为在武汉东风标致正在建工厂,要建第三条生产线,生产中高端标致的系列产品,呼声很高的就是407。请梅野先生评价一下从407这个进口车在中国的反响来看,如果国产化会很受欢迎吗?
梅野:传言有一部分是不真实的,就是生产的车型都定下来了,的确会有第三条生产线建成,但是我所知道的消息这第三条生产线会生产新的车型。大家知道407是很新的一款车,毕竟是已经推出的。
主持人:因为好象我有一个概念就是,过去采访中他们给我一个概念就是说,一般要在国内量产一款车,至少它的销售要达到年产量的两万多以上才能够决定国产。407距离这个数字还比较短,会不会影响国产?
梅野:传言说407要国产到底是谁传出来的,不知道怎么来的这个消息。
不管是国产品牌还是进口品牌,最终是消费者决定买什么车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另外的一个和进口车没有太大关系的话题,我相信梅野先生也参加过很多届中国车展了,车展上有很多本土品牌设计的车型,对这些本土品牌的设计是什么评价呢?
梅野:中国各个方面来说发展都非常迅速,所以在汽车这个行业发展也是非常快的,从媒体宣传上媒体资料上可以看出来,有些说法是中国有些企业觉得发展汽车之前需要借鉴一下外国的经验,一旦掌握经验以后会自主开发一些自己的产品。我的看法非常简单,不管是国产品牌还是进口品牌,最终是消费者来宣传的,他想买什么车有自己的观点。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问最后一个问题,现在互联网在传播汽车信息方面好象越来越受重视了,比如说有很多的车型论坛、试驾报告,不知道梅野先生对互联网汽车资讯类的产品有什么样的印象?
梅野:的确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很惊人,一下子就深入到几乎每个人的生活中了。在网上不仅有汽车的网站频道,可以看到很多的汽车爱好者不仅点击专业的汽车网站谈论这个事情,在其他的网站也对汽车进行一些评论评价之类的。其实汽车网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让消费者了解汽车知识,为什么呢,因为汽车是技术非常复杂的产品,不像洗衣机很简单的家用电器。汽车技术含量比较复杂,所以汽车网站向消费者传递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汽车网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向大家提供参照,你们可能是接触车最多的最专业的,亲身试驾以后把你的体会放到评论当中去,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指导借鉴。所以他也觉得有一句话“眼见为实”,光是谈而没有实体的东西有时候显得不是特别具体,亲眼见了以后,亲身试驾以后才能更多评价,更多体会,有更多的评语。专业人士的评语对一般消费者来说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他们借鉴的。
主持人:谢谢梅野先生作客,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
梅野:谢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