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 李万里
一、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2006年2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郑重宣布:为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二、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国内13亿人民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发展时期与城镇化进程及体制转型期重合,其规模和对全球的影响都将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变化相当于中国13-15亿人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要完成工业革命200年间、50个左右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约15亿人工作量的总合。GDP在转化中产生,在移动中升值。汽车的产业链将担当人员和物资流动的主力军。据国际汽车制造商会-OICA统计,2005年以国别计中国的汽车总产量位居第四(570.7万辆),其中轿车位居第六(307.8万辆),轻型商用车位居第二(198.8万辆),重型商用车位居第二(56.3万辆),大客车位居第一(7.7万辆)。在今后若干年之内,上述各类汽车的产量都将名列世界第一,市场潜力巨大。
三、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在改善和增强竞争力水平方面,汽车产业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点是提高制造竞争力。近10年来随着一批本土企业的出现,建立自主品牌的强烈市场需求,引发一波又一波的产品自主开发。产品自主开发的竞争力显著提高。再有一二十年,中国将完全掌握汽车产品自主开发的主动权。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和整车产品出口额的增长,汽车行业逐渐向国际市场的转移已悄然起程。目前的出口主要是由当地总经销商一次性交易方式,虽可减少售后服务的巨大投入和风险,但也失掉了丰厚的利益回报和对新兴市场的主导。为此学会以我为主配置世界资源,自主销售中国汽车产品,以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急剧膨胀的出口态势,掩盖了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如果不能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成本因素、集群效应、体制结构、资金结构等方面全方位调整,中国的汽车产业不可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1. 产业结构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蜿蜒曲折,经历了一连串的大起大落。汽车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提高了在宏观经济的层面抗击经济起伏的能力。
近年若干产业发展过热,产能过剩已成为全局性问题。汽车产业也有产能过剩的苗头。近几年主流汽车企业已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一批技术和质量上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将陆续投放市场。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已初见端倪。
新的情况表明近几年来我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大幅增加,2005年首次出现了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历史性转移,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已经显现。
专家们认为,近年内汽车产业将从快速发展期转向平稳期,有称新的“平台调整期”。钢铁、汽车的国际贸易摩擦将取代纺织品和轻工产品的摩擦。
2.组织结构方面
表现是产能与规模效益失调,一方面产业的总量过剩,另一方面从企业的体量分析,尚未出现生产规模在200万辆以上能力的企业,长期停留在价格战的低水平层面难以结构升级。近年来,主流企业加大产品技术升级的调整力度,载货汽车新一轮竞争和洗牌的格局即将出现。
3.技术结构方面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国际新一轮竞争已紧锣密鼓地开始。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节能,电子技术更加集成的趋势日增。我国与欧美日的技术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在我国商用车与乘用车不同,以自主发展发展为主。合资企业和引进技术的高档商用车产品几乎都不赢利。载货车产品技术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得不到改善,还戏称为具有“比较优势”,究其原因,第一,载货车在“大交通”领域的定位不明确。第二,物流方式仍处在经营规模小型、分散、服务半径有限、无法形成专业化的传统方式。第三,重化工时期主要是基本建设,商用车是运输砖瓦灰沙、钢筋水泥的主力,极低的运营费用,使得商用运输的经营者抵制技术进步。第四,生产和运营的监督体系缺位。
近年来我国的标准法规执行力度加大,促进了安全、环保、节能、防盗技术的发展和与国际车辆技术法规协调的进程。贯彻落实汽车产品节能减排工作,在政策措施方面,一是完善并实施传统能源汽车有关燃料消耗标准和公示制度;创造条件确保汽车排放标准的实施;制定节能环保经济型汽车条件,以税收杠杆推动节能减排。按照上述标准法规,现有的当家发动机将在五年内几乎悉数退出市场。
4.从控制成本的分析
世界范围内汽车产业链成本的提升已对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威胁。在中国高成本时代已提前到来,使得起飞中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直面日益残酷的竞争。
5.汽车产业的集群效益
6.体制结构方面
因此无论从适应产业结构的大势、积极调整组织结构,还是追赶技术差距和控制成本压力,都需要在培育竞争力方面做长期的积累,包括对制造竞争力要做长期的积累,对产品自主开发竞争力要做长期的积累,对国际贸易竞争力做长期的积累。踏踏实实积累,按“规矩出牌”。任何浮躁、浮夸、急功近利,为政绩做秀都将贻误战机,断送大业。
在今后若干年内,熟悉国际规则,直面贸易摩擦,在不断完善中国汽车产业制造竞争力和产品自主开发竞争力的基础上,应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水平方面。从打入第三世界市场入手,“农村包围城市”,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最终进入欧美日的汽车传统市场。这也许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政府要充分转变职能,营造市场环境,建立规章制度。在对外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建立常效的贸易预警机制;完善出口基地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创造通关便利和税费的对应措施,建立信息发布系统,协助企业对外设厂。形成有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参加的高效争端解决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