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达110.27万辆和107.35万辆 国内外巨头争先在华布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7年1~5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达到110.27万辆和107.35万辆,同比增长24.30%和24.36%,增速不亚于乘用车。
国际巨头低调布局
国内需求旺盛的重卡市场正吸引着戴-克、VOLVO、MAN、斯堪尼亚等跨国巨头们新一轮的投资热情,只是相比以前,显得更加低调务实。
继去年成立商用车中心之后,6月7日德国MAN又成立北京中心,其目的在于加速整合散乱的在华业务,德国MAN公司提供技术援助的陕汽重卡成为今年市场增长最快的厂家之一;而此前不久,斯堪尼亚在北京多年的代表处改换门庭,被斯堪尼亚销售(中国)公司所代替,也考虑向中国厂家提供零部件;近期戴-克与福田,依维柯与上汽的动作更是加快步伐。
与以往大张旗鼓所不同的是,近期国家巨头在中国的扩张几乎是静悄悄进行的,很难让外界觉察其动机,如刚刚获得国家批准的上汽依维柯项目,很难找到依维柯负责人出来采访。
事实上国外巨头的低调是有原因的。首先,多个合资不成功的案例是跨国卡车巨头们至今的心头之痛,曾经的VOLVO、MAN合资项目的风波至今还是它们心头之痛,戴-克和福田的恋爱时间也长达4年之久。此外,与中国本土品牌相比,国外巨头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使得国际巨头在中国相当谨慎。
但低调并非意味着不作为,国内品牌一定不能忽略了拥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国际巨头。事实上,去年中国的商用车销量超过2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商用车市场,随着快速升级的中国卡车消费环境、高端消费需求的增加,跨国巨头的“时机”底线难抵市场诱惑。
与中国重汽合资失败后,视线转向东风的VOLVO似乎有点沉寂,然而,在华“下手”很早的VOLVO的心气绝不比戴-克差,与旗下雷诺相辅于东风,VOLVO与东风合作所迸发出来的能量也许让人惊讶。
“跨国巨头现在的合资项目还很少,主要是通过进口车的形式,销量很小,但它们广泛联姻合作伙伴,从底盘、发动机、零部件等技术方面逐步渗透到合作伙伴的各个环节,时机成熟时再把整车嫁接过来,到时候成本、价格体系逐渐下降,届时国内厂商才会真正感到压力!”一位国产卡车厂家高层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产车迅速扩张
与低调的国际巨头相比,国内的卡车生产企业显得相当活跃,纷纷扩张产能。就在今年6月,江淮汽车总耗资达10亿元的中重卡新基地奠基,这将使得江淮汽车中重卡生产能力至少扩张5倍以上。
江淮的中重卡在国内只能称得上是小字辈,其扩张势头是国内中重卡汽车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增长最为迅猛的福田、中国重汽、陕西重汽都或多或少提前布局,将产能扩大,福田欧曼重卡今年前5个月的销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福田早已压缩其他产品的产能以满足欧曼的需求,此外,陕西重汽和中国重汽都提前建了新厂。
而国内实力最强的上海汽车也将目标对准了中重型卡车,上汽依维柯重庆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后,使得上汽重卡的产能一举增加了4万辆,其远期规划更是高达10万辆,上海汽车(600104.sh)13日还发布公告称,出资12.05亿元收购上海汇众100%的股权,进一步整合旗下的商用车资源,上汽在重卡领域的实力已经开始可以和一汽和东风叫板了。
目前国内的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中重型卡车市场,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通过产能扩张,又比跨国巨头抢先赢得了制高点。
不管国际巨头和国内品牌如何竞争,最大的好处是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