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次同学聚会中,两位因超期未审而失去驾驶证的“老司机”提起再次参加“路考”的“遭遇”,其中一人因为“娴熟”的弯中加挡动作而被考官取消了拿本的资格,“弯中加挡”于是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那位坚持原则的考官则被众司机批得“体无完肤”。
对汽车运动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车辆行驶在弯道中,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加挡、减挡、加速、减速都会影响车辆行驶的稳定状态,导致车辆重心失去平衡。“弯中加挡”等不起眼的小动作,很容易为人们的意识所忽略,但后果却可能令人悔之不及。好像夏日潜入房间的蚊子,要到第二天早晨才会有散布在各处的红肿显现,那酸痒的感觉则要伴随更长的时间。
宝马汽车事故调查部门的数据显示,87%的交通事故涉及车辆失控、弯道侧滑的情况。宝马精英驾驶培训前任首席培训师豪诺·阿尔顿Rauno Aaltonen说,在多弯的山道上,时常有车辆在出弯的时候滑出车道。原因就是车辆快速入弯,驾驶者在弯中发现车速过快,立刻过度刹车,导致车辆重心前移并出现转向过度,最终滑出弯道。同理,突然加速也会导致车辆重心后移,前轮的抓地力会随之降低,车辆因转向不足而滑出弯道。
发动机的布置方式直接影响车辆的重心和平衡,驱动形式决定了车辆的行驶特性和转向特性。在弯中改变行驶状态,不同的车辆反应也有所不同。
多数的轿车都采用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方式,车辆重心在前,高速起步使驱动轮失去抓地力,弯中高速行驶易出现转向不足。宝马、锐志等车型采用FR(前置后驱)的方式,导向轮与驱动轮分置,使转向响应更加敏捷;加速时重心后移,驱动轮获得更大抓地力;但弯中加速、减速易出现转向过度。Porsche、Ferrari等车型多使用MR(中置后驱)的方式,发动机的布置使车身获得最佳的平衡感,行驶轨迹准确随心,行驶特向趋近于后驱车。多数SUV会使用AWD(四轮驱动)技术,车辆重心在前,四轮同时输出动力,高速和湿滑道路行驶稳定,行驶特性趋近于前驱车。
无论前驱后驱,大众的ESP、宝马的DSC、丰田的VSC以及本田的VSA都能有效控制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的趋势,为驾驶者提供安全的驾驶体验。宝马以接近完美的车桥负载分配为轨迹流畅的驾驶提供了基础平台。
资料显示,BMW 3系的后桥负载与总负载的百分比在48%至56%之间变化,前后桥的负载比例接近50:50的理想值。这使3系在加速、转弯、减速时都能保持平稳的车身动态和转向响应,即使在弯中也能获得平衡的制动性能。这也是享受纯粹驾驶乐趣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