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自主品牌”一度成为行业内最响亮的标志性用语。而在响亮的呼声下面,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不断在寻求自己主导研发、生产、销售的汽车品牌队伍同时,将销售眼光由国内转向海外,在国内汽车行业掀起一股“走出去”之风,就像当年我们读书时“留学潮”一样,于是乎席卷中国神州大地。
加快海外建厂几大元素
元素一: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远非昔比消费者已牢牢把握住了市场的主动权,汽车的性价比、外形设计是否符合个人身份……都成为消费者购车前考虑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不得不加大力量搞研发,以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独特、新颖的车型,把消费者吸引到自己的麾下,直接后果造成企业内耗过大。企业内耗过大,直接导致产品囤积压力过重,要想解决产品囤积带来的资金周转难题,向海外市场出口就成了形势所迫。
元素二:为了强占海外市场,低价仍然是自主品牌出口汽车的王牌,同时,各自主品牌之间为了抢市场互相压价的情况也愈演愈烈。据统计,2006年汽车出口虽然达到创记录的同比一倍增幅,但单车出口利润却较2005年明显下滑。
元素三:人民币升值将使利润较低、本土化程度较高的自主品牌损失严重。
元素四:海外出口退税等政策,出口的利润要高于内销,在海外建厂更有利可图。
海外建厂 机遇与风险并存
面对在国内市场要销量没销量、要利润没利润的局面,自主品牌企业除了在国内和竞争对手继续“短兵相接”之外,还得腾出一只手来开拓海外市场,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大多是那些走在“自主品牌”前沿道路上的企业。在轿车行业,奇瑞、力帆、长安、中兴、长城、华晨金杯等国内企业纷纷在海外建厂,更表明自主品牌企业走向海外的决心。力帆汽车近日内,在伊朗投资兴建了第五个年产能达2万台的海外工厂。力帆尹明善表示,“摩托车可以采取整车出口的策略,也可以采用海外建厂的策略,而汽车则应以海外建厂为主、整车出口为辅。”至此,力帆汽车在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的海外战略已由初具规模向纵深化发展。从现阶段的趋势来看,这些代表自主品牌走出去的企业,正是通过国内、国外两线作战的方式,力保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得以生存,向海外进军是必然之路。但是,在这条路上,各家企业走得艰难的最大制约体现在售后服务方面。
一方面,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大多仍停留在小批量整车出口上,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很难有勇气投入充足的资金和人力完善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体系,常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及时更换配套而给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长期开拓和维护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在国外建厂,如果不能给合作方的国家带去大量的资金、技术。又会受到合作方国家的政策、汽车行业的限制与围攻。如前段时间自主品牌奇瑞、华晨等在俄罗斯、德国等欧洲国家受阻和频频发生的“碰撞门”事件。
目前,在自主汽车品牌中,除力帆、长城、奇瑞、华晨等在出口战略、网络建设、品牌推广、海外建厂布点等方面有明确规划外,一些规模尚小的自主品牌企业在出口地选择上仍停留在“听由订单分配”的状态,对海外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往往遇见突发事件便手足无策。中国自主汽车企业在选择海外市场时也应该具备长远目光,应加强对海外市场市场深入研究,作好充分准备,对海外战略作出远景规划,具备良好的海外市场操控力,最终以品质和突出的海外市场驾驭能力制胜海外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