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邵奇惠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一些企业当初来之不难的成功,也许正从理念上麻痹我们,在战略上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准确判别自己的梦想、实力和客观需要之间的差距
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迅猛发展,我们正处于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前进的重要时期。在这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个方面来研究和改进行业的深层发展问题。
中国汽车人不乏奋斗的勇气与热情,却比较欠缺冷静、深刻的思考;对胜利的获取有强烈的企盼与信心,却几乎没有直面失败的忧虑与准备;中国汽车产业总体上是春光明媚、前程似锦,但一些企业已出现早衰的征兆。
这些问题并非无足轻重,也不是危言耸听,它决定企业的兴衰,并直接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今天的讲话,目的就在于直面前所未有的挑战,增强汽车企业的忧患意识,避免早衰。
新陈代谢、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进化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命运的规律。纵观世界企业界,能够称得上长寿的公司屈指可数,数不尽的企业难逃过早衰败直至消亡的命运。
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以上。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到12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日本企业寿命略长,平均为30年。
中国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我国小企业平均寿命为2.9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5.7年,集团公司平均寿命为7到8年。据统计,1988年已达到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至今只有9.2%仍然存活。我国每年有近百万家企业倒闭。从1999年到2006年个体工商户平均每年减少87万户。全国高科技企业在近20年里,有90%已被淘汰。
我并不是想说,企业和企业家只有死路一条。恰恰相反,我想指出尽管市场竞争如此严酷,如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和企业家中总能有一些常青树。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经过与风浪的拼搏,为适应变化而与时俱进,不断否定自我,兴利除弊、及时调整,重塑自身,甚至进行全方位改革,因而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经百年而不衰。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百家以上的寿命超过100年,其中44家企业超过150年,8家企业超过200年,最老的公司是瑞典的木浆和纸业公司STORA公司,它已存在700多年了。
失败的企业都有以昂贵的代价换来的教训,成功的企业则各有艰辛拼搏摸索出的成功之道。事实上,我们比较注重产品寿命周期的观察和研究,而极少考虑企业的生老病死规律。作为后来者,我们要珍惜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尽量避免重蹈早衰的覆辙。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由于市场需求的闸门被果断开启,改革开放的政策既引导国际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的洪流滚滚而入,又解开了企业发展模式的各种羁绊,加之各级政府破格倾力相助,因此汽车产业井喷般地发展壮大,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但现在,国际和国内的残酷竞争程度已经白热化,市场充满太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尤其是一些企业当初来之不难的成功,也许正从理念上麻痹我们,在战略上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一些企业领导无法准确判别自己的梦想、实力和客观需要之间的差距,难以做出明智的但却是痛苦的抉择,以至一些企业逐渐出现早衰的先兆,值得高度重视。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