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需要优秀的排头兵
吉利集团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涌现出来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这家企业在一缺技术、二缺资金、三缺人才的困难条件下,通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艰苦奋斗,打破国外同行的技术封锁,逐步掌握轿车制造方面的重大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为消费者提供了价廉物美的汽车产品,成为我国汽车工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力量,是中国汽车团队走向世界的优秀排头兵。
吉利集团不仅在造车方面独树一帜,而且在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吉利投资兴办的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技师学院等大专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吉利去年捐资5000万元资助1000名贫困大学生的行动,在全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光彩吉利教育资助行动”正式启动时,我曾向吉利集团表示祝贺,我认为吉利资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国家培养造就有用人才,这是对共同富裕理想的积极追求,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实践,是一个有良知企业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
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建国以来,经过几代汽车人的努力,我国的汽车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我们和世界汽车强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自主研发方面,我们还远远地落在别人的后面。因此,振兴中国汽车工业,尤其需要激发全行业的创新精神,增强全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在这方面,我国有许多做得极为出色的企业,吉利集团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的实践,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实践,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力量——吉利与中国汽车工业》一书收集了有关吉利集团自主创新、兴学助学以及中国老一辈汽车人支持吉利发展的文章。犹如“一滴水见太阳”,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大变迁下民族汽车工业成长的“烦恼”,记录了中国自主品牌轿车艰难的发展足迹,揭示了中国新一代汽车人昂扬的精神风貌。书中披露的“吉利现象”,其实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加入WTO、合资潮等等社会大背景下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的一个缩影。我很赞同书中的一个观点:吉利是一个有灵魂的企业。
研究“吉利现象”,将有助于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从这一点看,《力量——吉利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出版,无疑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
是为序。
全国政协副主席 黄孟復
2007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