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
我接受了那么多国外媒体的采访,感到不同国家的关注度并不一样。
我们中国生产的汽车一定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这次吉利到德国展览,可以看出,带过去的都是中国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无论我们的汽车设计还是我们的展台装潢,还是我们的京剧演员,还是我们穿的服装。我们都不穿西装,都穿中国人自己的唐装,我们是带着中国人浓厚的自身文化去的,中国汽车也是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在里面。随着我们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上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中国生产的汽车。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理念。
还有一个德国人关心的问题,技术是哪儿来的?我告诉他们,我们大量利用了世界上一百多年形成的汽车工业成果。这些成果已经公开,大家都可以利用,比如说汽车的基本结构,发动机的基本结构,这些都是公开的,不是哪个人的专利,也不是哪个公司的专利,这些我们大量采用。第二,有一些技术确实属于某一些公司和个人的专利,我们加以回避。我们不能偷用、强用人家的专利技术。第三,当我们确实没有能力解决某些技术的时候,我们将联合世界上有能力解决这些技术的专业公司来共同开发。比如说我们和德国的专业公司合作,包括我们跟博世、跟西门子公司都有合作。这个合作不是白合作的,我们是花代价的,通过这种合作来解决我们的技术难题。我们也跟意大利的技术合作,包括这次我去参加法兰克福车展也跑到意大利去谈很多事情,当然也有技术上的事情。包括我们和韩国的合作,自由舰就是跟韩国的合作,跟大宇的合作,跟雨迅公司的合作。我们不明白的地方就跟人家合作搞明白。我们的技术来源就是这么来的,不是简单抄哪个汽车。
德国媒体总问你这个车什么时候卖到欧洲来,我只能告诉人家,这次到这儿来展览是听听同行的意见,听听你们媒体的意见,也听听欧洲顾客的意见。然后我们还要看看同行的技术路线,他们的发展方向以及人家的产品水平,来寻找差距,然后一步一步实施我们的全球战略。我们在欧洲的销售规划,没有具体的时间,但是我相信迟早肯定会把中国的汽车卖到全世界,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我跟外国媒体在交谈的时候始终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到底怎么来体现?我有一个很清晰的感受,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社会各界从事各方面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思想,这个跟中国有很大的区别。现在中国很多高水平的媒体也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高水平的其它各界包括一些部委也都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国家利益的一致性问题。
日本、德国的使馆,他们的媒体,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在无形之中形成一个团体。媒体所关注的都是对它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直接能够关联的东西,它提的问题是对本国企业能够提供很多借鉴和启发性的东西。包括日本的NHK,上次在我们那儿采访十几天,这些东西使得外国企业了解中国很透彻。
现在,中国上上下下怎么团结一致很重要。国家利益就是老百姓的利益,如果国家不发展起来的话,老百姓的利益在哪儿呢?老百姓怎么能够富强呢?大家认识上不断走向一致,原来叫拿来主义,自己不要研发了,拿人家的车装装卖出去,现在提倡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而且是自主的品牌,直接参加全球同行的竞争,而且最好还要走到前面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道路。如果拿来简单装配一下卖出去,只是短期利益,命运掌握在人家手里,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汽车工业发展跟其它竞争性行业发展的道理是一样的。看看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成果,你就会很轻松地发现,只要让民营企业参与,只要让民营企业去竞争,这个行业就有希望,就能繁荣,就能发展。中国的鞋在西班牙被烧掉,是因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生产鞋,它的成本特别低,质量特别好,竞争力特别强,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所以中国的鞋、帽、服装、纺织品发展起来了,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由此推导到汽车行业,汽车确实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的行业,但是只要允许民营企业去做,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大家你追我赶来竞争,这样比出来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现在就一家民营企业,自己跑没有意思。
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吉利因此得到了发展。但是从汽车工业本身而言,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这个行业当中来,可能速度会更快,效果会更好,外国汽车公司对我们中国的本土汽车公司看法可能会更正确,可能会更尊重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发展。
我说的只是个人观点,应该要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汽车工业的竞争当中来,这样的话中国汽车真正的竞争氛围才能形成,否则这种竞争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这种不真实的竞争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
公开、公正、公平,严格、严肃、严密,只有这样才叫做市场经济。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的竞争就不是市场竞争,不严格不严肃不严密的经济竞争氛围就不是市场经济。
消费者是上帝,上帝永远是正确的。说消费者对我们有歧视,这个说法我是不接受的,我也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消费者受舆论的影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左右,他所做出的判断有时候是盲目的,有时候是理智的,但肯定是聪明的,他没有什么不对。我们只有把产品质量做好,服务做好,成本控制好,让消费者买到价廉物美、物超所值的汽车产品,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不能说消费者不对。
一个行业要想成长起来,必须要经过残酷的竞争,无情的竞争,必须要死掉一大批活下极个别。你不死掉一大批,你活下极个别的生命力就不强。一定要很多人参与,全世界所有汽车工厂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学校里面上学也一样,你一个人学习一个人考试成绩就很难考得好。上学为什么都是一班四五十人,为什么不两个人?除了老师成本以外,跟你追我赶的道理是有关系的。打篮球,打乒乓球,搞任何娱乐活动,不去竞争不去比赛的话,成绩是上不去的。跳高也好,跳远也好,总是在你拼我赶这样一个热烈氛围当中比出一个好成绩来。
作为汽车工业也一样,必须要你追我赶,要很多人来参与这个行业的竞争。损失肯定要损失的,你这个损失是为了筛选出一个好学生,参加全球同行的汽车竞争。你不筛选好学生出不来,你指定谁当皇帝,但好皇帝历史上没有几个。这种损失跟所得到的结果比起来的话,是很值得的。
我们必须承认市场经济的无情和残酷,你不能不承认这个现实,也就是说在竞争过程中一定是有些失败了,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可能是必然的,有些失败可能是因为出现某一方面的原因,有一些客观因素。一个失败了表明统统都是失败,一个成功了表明统统都是成功,不是这样的。竞争过程好像万里长征一样,为什么有一批红军到了延安,为什么还有一批红军没有到?这有多种原因,有人可能是因为干粮给了另外的红军吃了,他自己就饿死了,有的路上陷到泥坑里面去了,有的出现这样那样的身体问题。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奥克斯不干汽车了,就表明民营企业这条路走不通,云雀、江南奥拓原来的汽车企业搞失败了或者不搞了,就表明国营企业不能搞汽车,不能这样说。
吉利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或者叫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原来概念上的吉利,而是真正参与到全球汽车工业竞争中去,能够正式在国际汽车舞台上登台亮相的正规的汽车公司。今天的吉利跟以前的吉利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一切工作都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一个新的高度上去展开。包括我们的技术,包括我们的品质,包括研发,包括市场的规划,包括售后服务管理,包括人员素质的要求,还有企业总体的规划,都要有一个比较大的修正,然后滚动朝前推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