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中,浙江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厂家的老总却愁眉不展、四处奔波,忙着为自己的公司找出路。他希望能尽快为自己的企业找到一家传统汽车生产厂家作为合作伙伴,以免被挡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门之外。
这位老总之所以如此焦急,是因为春节前夕他听到了一个消息。据悉,1月15日,受有关部门委托,中机车辆技术中心召集汽车企业代表和有关汽车技术专家,在北京召开了一个会议,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条件进行了研讨,并学习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简称《规则》)的内容。该会议传出一个讯息:没有传统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将无法获得单独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资质。
新能源汽车准入加严
随着环境日益恶化、石油资源紧缺,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被广为看好。一大批没有传统汽车生产经验的企业,也开始研制新能源汽车。这批“新兵”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或许是挤进汽车行业的一个契机。在国家发改委宣布要制定《规则》时,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大多豪情满怀,准备等《规则》一出台,就大干一场。之前他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纷纷表示,《规则》的出台,将为新能源汽车和企业的发展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去年11月1日实施的《规则》规定,“新建汽车企业或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他类别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应按《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定完成项目的核准或备案工作。”
从该规定看,《规则》为新进入者开了绿灯。没有传统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如果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具备相应条件,同样有可能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在今年年初召开的《规则》培训会上,企业人士被告知,能够获取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质的必须是现有的整车制造厂,不再新增企业;汽车行业新兵要先申请传统汽车的资质,然后才能申请新能源汽车公告。
与传统汽车企业联合是惟一出路
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新进入企业搞新能源汽车,也不是不可以。他们可以找传统汽车生产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资质。
1月23日,在华晨集团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签署合作仪式上,记者就此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他表示:“为预防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汽车行业原则上基本不会批准新企业进入,这里不仅指传统汽车,也包括新能源汽车。这一精神早在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有体现。新进入企业在研制新能源汽车之前,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张国宝还告诉记者,我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但不能盲目发展。《规则》之所以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就是为了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汽车行业是一个需要规模效益的行业,因而,联合重组是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基调。
新兵觉得有些不公
政策制定者认为,新进入者与传统汽车企业联合是上上之策。企业的想法却与之相左。“从理论上看,这种合作有利于汽车行业的整合,是件好事。”北方一家纯电动汽车研制机构的负责人说,“而实际上,联合并不容易。一是传统汽车生产企业不见得愿意和我们合作。目前大汽车企业搞新能源汽车形式大于内容,其精力主要还是放在传统汽车上。二是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处于有利位置,真正谈判起来,他们会把门槛抬得很高,我们毫无话语权。”
“我们这类企业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设备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如果那次会议的精神落实,大家很可能是白干了。到头来,我们的企业难逃这样的下场:要么贱卖给传统汽车生产厂家;要么退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他悲观地表示。
江苏常熟合众环保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沙永康认为,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汽车行业的难题,政策制定者提高准入门槛也有其合理性。但《规则》一刀切的做法有欠妥当,对过去投入很大、做出很大努力并取得不错成绩的新能源汽车研究机构来说,很不公平。
他介绍说,现在搞新能源汽车的新企业很多、也比较混乱,但其中不乏优秀者,如上海奥威、天津清源等企业。它们是科技部“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的参与者,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和示范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人士表示:“政策制定者并没有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规则》一股脑地把新兵都挡在门外。在泼掉‘脏水’的同时,把国家之前花费了大量精力培养的‘孩子’也一起泼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