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北京参加两会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准备的一个提案,引发业界对于汽车产品回收再利用问题的再次关注。
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政策》)。
两年时间过去,《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又有哪些相关制度出台?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这方面的进展并不顺利。
政策如期实施有难度
《政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明确指出,自2008年起,汽车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要开始进行汽车可回收利用率的登记备案工作,为实施阶段性目标做准备。
近日,记者致电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车船处处长李刚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他表示,汽车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进行可回收利用率等级的备案工作尚未开展。“《政策》中的目标是一种希望,但目前实施备案的条件尚不充分,相关具体管理办法、材料库建设等还不健全。”他表示,发改委正加紧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但他无法预计何时能够完成准备工作,正式实施《政策》。
相关研究刚起步
李刚介绍,《政策》推行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准备工作很复杂。为配合《政策》的实施,国家发改委组织了相关研究课题组,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负责。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总工程师郑乃金介绍,课题组正根据《政策》的要求,努力推进相关研究工作。1月1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组织的“汽车产品再利用管理措施研究”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国内几十家骨干汽车企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去年5月,汽车产品再利用管理措施研究课题组正式启动,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业各方力量共同建立汽车材料信息数据库。课题组就信息数据库、相关政策等问题向全行业征求意见。
在已举行的几次工作会议上,课题组就汽车禁用/限用物质、中国汽车材料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思路、有毒有害物质调研细化方案等作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
“这项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汽车材料数据库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领域。各家企业的情况不同,我们要经历一段时间探索和磋商。”郑乃金告诉记者。
回收再利用再受关注
尽管相关工作进展缓慢,一直有专家、企业人士呼吁对汽车回收再利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今年两会期间,李书福再次将这方面的问题推到公众视野中。他建议在汽车产品回收再利用方面积极探索。
作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保有量近年来高速增长,报废汽车量也逐年增加,全国每年约有200多万辆汽车报废。随着排放标准升级和安全技术要求的提升,汽车报废还将迎来新的高潮,与之相关的汽车产品回收再利用问题将越来越紧迫。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是关注回收再利用的老专家之一。他说:“汽车行业一定要发展产品回收再利用。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起步已经晚了。目前,国内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拉开很大的差距。不少发达国家汽车产品回收再利用率超过80%,有些甚至能达到98%。”
陈光祖说,回收再利用涉及众多复杂问题,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要为此做大量准备工作。以塑料件为例,现在国内车用材料中含很多不可回收的塑料件。要实现回收再利用,必须先从制造这一源头上解决问题。这需要新的高科技制造技术,目前不少企业仍未做好准备。政府部门如何制定具有可执行性的管控措施,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