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人》
对于一个经济体,维系稳定且积极乐观的消费信心很重要。汶川地震后,短期内消费信心预计遭受一定挫折,不过,事情也许并不会像想像的那么糟糕
汶川地震究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至今仍是专家和媒体争论的一个话题。
有乐观估计认为,灾情只是发生在西南几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对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限。倘若果真如此,那当是不幸中的大幸;但也有评论指出,地震造成的损失绝不仅限于表面上看得见的物质损毁。
经验表明,大灾过后,往往是留在人们心底的伤痛记忆和信心缺失才是更难克服的障碍。毕竟,灾后重建,生产可以恢复,屋舍可以重起,但人们的心灵创伤却很难愈合。
灾情发生后,政府反应迅疾,举措得力,这给受灾群众带去希望,也感动了一贯戴着有色眼睛看中国的外国传媒。
美国《华尔街日报》一则评论认为,“发生在中国的地震让人感受到的除了灾难本身之外,也让人看到中国政府应对危机时的冷静、有序和高效”。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在灾后评估报告中也认为,汶川地震后中国政府的表现让投资者确信,地震不会在市场层面上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尽管如此,国外同行还是不无忧虑地指出,地震灾害对经济整体危害或许不大,但对市场信心却是一次打击,原先高涨的市场情绪有可能转向。
谨防消费信心萎缩
国外分析师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此前发生在美国的类似自然灾害就让美国人吃了不少苦头。
2005年9月,一场源于大西洋的卡特里娜飓风同样让人们见识到了自然的威力。飓风摧枯拉朽,几乎将美国南部几个重要港口和粮食主产地夷为平地,房屋倒塌,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工厂关闭,汽油价格飞涨,危机气氛不断传向美国各地。
不少分析师都认为,卡特里娜飓风是美国历史上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据事后评测,飓风使该年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减少了0.5个百分点。
由于飓风造成严重破坏,并导致汽油价格急升,引发人们对经济衰退的疑虑,当时相关机构统计表明,居民消费信心指数急跌到13年来最低点。消费信心指数一向是美国政府判断经济景气预期的重要考量,由于消费支出占美国整体经济增长2/3的比例,一旦消费出现问题,飓风带给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加倍扩大。在飓风发生后的第二个月,美国批发物价上升了1.9%,为15年内最大升幅。
比卡特里娜飓风更难从美国人心里磨灭的痛苦记忆更早一些,发生在2001年的“9·11”事件虽然发生范围更小,但造成的悲剧更惨烈,对居民信心打击也更大。就在事件发生当月,美国“三大”部分工厂暂时关闭,消费市场遭遇寒流,灾难影响度可谓立竿见影。
据当时统计,2001年9月份,福特公司销售的汽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9%,通用公司的销量下降了3%,克莱斯勒的销量跌幅更是达到28%。
国外厂家也没能幸免。丰田汽车在美国当月销量下滑4.2%,本田公司下降2%,日产公司和德国大众销量下降幅度最大,都达到了19%。锐减的销量迫使美国“三大”不得不做出生产调整。就在悲剧发生不久,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相继宣布,分别对在美国和加拿大的7座汽车生产厂采取临时停产措施,以压缩汽车产量。
美国“三大”不约而同地都将原因归结为,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国内消费心理萎缩。
21世纪以来接连发生在美国的两场灾难,让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对于一个经济体,维系一个稳定并且积极乐观的消费信心是多么重要。当然,无论是卡特里娜飓风还是“9·11”事件,灾难发生的区域、背景都和本次汶川地震截然不同。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是美国南部富庶的粮食和石油产区,很大程度上维系着美国的经济命脉;“9·11”事件中的受害对象更有象征意义,对国民心理的影响和打击也更大。相比之下,此次发生在汶川的地震,最重要的灾区位于川北人烟较稀少的山区,那里经济相对欠发达,单从经济而言不会对国家经济动脉构成太大威胁。
油价上涨压力更大
汶川地震发生后,从《汽车人》对北京地区车市即时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近期内汶川地震不会对车市有什么影响,也有观点认为,如此大的灾难,不可能不对经济造成影响,即使现在没有表现,那是因为灾难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地震有可能演变成一剂催化剂,推动油价上涨,并加速通胀进程,这都让消费者心里没有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这样的担心不无根据。早在汶川地震之前,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就已经处于严重背离的局面。目前国内93号汽油每升5.3元左右的水平,只是相当于原油价格每桶80美元的定价。但事实上,国际原油价格早已突破每桶100美元,目前已经达到130美元。据预测,今年年内国际油价有望突破每桶140美元。
事实上,没有人能够预测5.3元的油价水平还能维持多久。让人担心的是,3月份南方部分地区再次出现柴油荒,后来在相关部门干涉下才基本恢复供应。“如果不是国家干预,目前国内油价达到每升8元钱才算与国际接轨。之所以大量补贴炼油环节,将价格人为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就是因为通胀压力这么大,在这个时候调整油价太过敏感。”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说道。
地震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还没有公布最新一期国内消费信心指数。现在看来,有两方面原因可能导致消费信心大幅度滑落:首先是对汶川地震造成对灾害程度的担心,另一方面是对油价的上升而产生的心理恐慌。如果消费者和企业一起大幅削减开支,国内经济不利局面将更加恶化。
期待长期利好局面
当然,事情也许并不会像想像的那么糟,许多机会常常蕴含在看似消极的外表下,其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从“9·11”事件的经验来看,尽管恐怖袭击发生的最初一段时间美国举国陷入恐慌,居民消费信心质数降到低点,但事实来看,事件发生后的三四个月,美国商用和团体汽车销售就呈现出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刺激消费信心提高购买力,就必须给消费需求再加一把火。在这方面,美国“三大”的做法值得参考。
“9·11”事件后,为了应对疲软的市场,美国汽车厂商开始了新一轮的促销策略。通用汽车率先推出对所有车辆的实行5年期无息贷款,福特也不甘示弱,挑选出几款热销车型,同样实行60个月的零息贷款融资,这对市场回暖、重树消费者信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值得警醒的是,促销是一柄双刃剑,在拉动消费的同时,也很有可能从此形成恶性循环,使消费者形成促销依赖心理。
刚刚从地震灾难恶魔般梦魇中逃出的人们,此刻最需要的是稳定消费心理,重新树立消费信心。毕竟,地震灾害对汽车消费造成负面影响,它导致消费者财富骤减,居民购买力大幅下降。与人们重建家园的迫切需要相比,购买汽车的计划肯定会受到影响。
短期内消费信心预计遭受一定挫折,但长期来看,由于灾后重建家园,资金、人员投入巨大,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可能迎来一定利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望上升一个台阶,当地居民消费信心也将得以全面恢复和提高,最终拉动地区消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