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孙 磊--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副主编
嘉宾:庄人隽——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汽车节能和排放控制方面的专家。
孔宪清——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再生技术应用和实践方面的专家
郭凤炜——摩圣技术引进人,北京埃勒维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单方晓——著名汽车维修专家,北京方晓汽修公司总经理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由搜狐汽车频道和《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联合主办的“在用车的节能与环保探讨”网上交流活动。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在迅速增加。据交管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6亿辆。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在带给人们出行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社会问题,就是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借此机会,我们与汽车行业里多年来致力于节能环保事业研究,以及长期从事汽车实践探索的学者和专家们,共同探讨“在用车的节能与环保”这一话题。
下面先介绍一下今天来到现场的几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汽车节能和排放控制方面的专家,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庄人隽教授;
再生技术应用和实践方面的专家,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孔宪清教授;
摩圣技术引进人,北京埃勒维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凤炜博士;
北京汽车维修圈里的著名人士,北京方晓汽修公司总经理单方晓单工;
欢迎几位嘉宾来到我们的演播室。
下面我们将与几位嘉宾以及广大网友一起,针对汽车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在用车开展节能与环保工作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众所周知,随着国际石油价格连续突破新高,国内市场机动车燃油的价格也在不断上调,这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问题给广大车主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而像北京这样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城市居民则能深深感受到汽车排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些都是最表象的影响。其实,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有很多是我们不可估量的。下面我们首先有请汽车节能和排放控制方面的专家,清华大学庄人隽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汽车对于能源与环境还会造成哪些影响。
庄人隽: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它的数量,如果它的数量增长比较快的话,那么它对各方面的影响就会表现出来。中国的汽车跟国外的汽车有差距,可以说来自于对汽车的高估和“挑剔”,所谓“挑剔”包括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操控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刚才主持人讲到节油,这件事大家的直接感受是:如果油价非常低,人们很放松,随便开车。如果油价一涨,个人最明显突出的表现就是对油价会非常关注。这段时间油价涨了,所以油耗问题变得非常突出,所以各种各样的节能措施全出来了。
汽车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长远,而且这个影响越积越深。汽车排放物对于环境的污染归结为三个方面:包括尾气排放、机油蒸发和噪声。针对这三方面,国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约束,我国最近也都有了相应标准。现在经济发展,汽车保有量多了,大家才逐渐开始感受到这些问题。
针对在用车来说,新车出来的时候必须达标,达到某个标准之后出来的问题也就是在用车的期间如何保持它的良好运行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排放、动力性和节油相互之间是矛盾的,在新车制造的时候需要找到最佳的匹配,它们之间是一个折中的标准,用不同的技术去解决它。第一个阶段,为了排放可以牺牲别的,如油耗。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催化转换器,它既能氧化又能还原,这个时候油耗肯定损失了,在10%左右,于是引发汽油喷射这样一个技术,利用每个缸都可以去喷射,把油拿回来20%,于是总体感觉新的技术还有10%的节油率,其实是这两个的折中,先损失了的10%再拿回来20%,最后感觉10%的节油效果。如果这种情况还是不能完全达到标准,催化转换器保持90%以上,甚至95%转化率才能把尾气排放物当中的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降到预期状态。
目前已经出台国Ⅳ标准。汽车造成的问题既要汽车本身来解决,解决之后还要保护它。因此可以说,目前在用车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催化转换器,另外保护它的缸内燃烧状况也就是缸内净化技术,需要把燃烧条件和环境保护好,这个保护同使用当中的修复技术和驾驶习惯都有一定关系。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