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水平两极化分布严重,导致居民收入鸿沟不断扩大。类似于收入鸿沟的产生,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居民的机动出行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居民内部存在较大的机动鸿沟。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2008福田指数——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城乡居民机动性结构呈“纺锤型”分布,具有两头尖、中间宽的特点,与2005年的“碟型”分布相比,已经能看出居民整体机动鸿沟呈缩小趋势;整体鸿沟缩小主要依赖于农村居民机动鸿沟缩小,城镇居民的机动鸿沟则呈扩大趋势。
机动性结构由“碟型”变为“纺锤型”
计算出每个受访者的机动性指数得分,以10分为一个档次进行划分,得出每个分数段的人群规模和相应的人数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居民的机动性结构呈“碟型”分布,低机动水平人群数量大。今年居民的机动性结构呈“纺锤型”分布,各分数段人数比例出现了“从上下两端向中间集中”的演化趋势。
附图 2007年与2005年居民机动性结构分布图
2007年机动性结构呈“纺锤型”分布 2005年机动性结构呈“碟型”分布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2005福田指数——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2008福田指数——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
城市、城镇居民机动鸿沟扩大,农村居民机动鸿沟缩小
为了直观地衡量某一群体内部机动性水平的差异程度,我们引入“机动鸿沟距离DMD(Distance of Mobility Divide)”来度量群体内部的机动鸿沟。DMD反映的是在一个群体内部,超高机动性水平(机动性水平指数得分大于70分)人群比例与超低机动性水平(机动性水平指数得分小于30分)人群比例之间差异的绝对值。DMD得分越小,说明群体内部超高机动性水平的人群比例和超低机动性水平的人群比例的差异越小,也就是说该群体内部的机动鸿沟表现越不明显,DMD越大说明群体内部两种人群比例的差异越大,机动鸿沟表现的就越明显。
研究表明:2007年DMD为0.22,比2005年的0.25有所减小。这说明,在两年的发展过程中,居民内部的机动鸿沟正在逐渐缩小。分区域比较,发现今年城市和城镇居民的机动鸿沟最大,DMD达到0.24,农村居民的机动鸿沟最小,DMD仅为0.20。与2005年相比(城市DMD为0.14,农村DMD为0.3)。看出经过两年发展,城市和城镇居民内部的机动鸿沟逐渐加大,农村居民内部的机动鸿沟有所减小。
附图 2005年和2007年不同区域居民的机动鸿沟距离比较
资料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2005福田指数——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2008福田指数——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
值得欣慰的是,农村地区内部机动鸿沟有缩小趋势,说明农村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注意的是,在机动性整体水平尚待提升之时,城镇地区的机动鸿沟出现了扩大趋势。(拟稿:零点调查&指标数据 梁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