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听证?
之前媒体上有关长期单双号限行可行性探讨,让市民对于停驶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让人意外之处在于:一项涉及数百万人利益的公共政策,竟然在没有经过民主程序的情况下,在单双号限行结束仅仅一周之后就匆匆出台。
网上的调查显示,反对限行私家车的声音占了上风。也许有人会说网上调查不可靠,但如果不否认这样的调查结果,至少代表了一部分民意,那么,在这部分民意未充分表达之前就出台限行政策,在程序上是否正当?
人们感到最可怕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既然在北京,一纸通告可以每天让数十万辆车停驶,其他地方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了;既然一纸命令可以让你一周停驶一天,想让你一周停驶三天五天,想来也不会是多难的事儿。
之前的探讨中,无论赞成还是反对,所有人都在一点上有共识,那就是:最终的决策,必须在充分调研、论证,各方意见得到充分表达之后作出,必须是民主程序的结果。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如果要限行,充分征求意见之后,一场唇枪舌剑的听证会是绕不开的程序。
作为现代公共政策的重要程序,听证对于促进和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意义重大。在政策选择中引入了听证程序不仅可以有效抑制和防止政府自利性,解决政策制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可以广纳民意,争取民心,增强政策选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对革新性政策听证,尤为重要。由于革新性政策会触动一些人利益,会引起一些人不满,这种政策的执行往往很难一帆风顺。为了把这种不满控制在不危及社会稳定的范围内,必须对政策内容加以周密、全面的考虑,把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措施都预先考虑到。
赞同
“提醒市民少开车”
程先生家住在北京宣武区菜户营,有车,赞同限行。他说,如果是实施单双号的话,他还是反对的,因为对他们的出行影响很大。
而实施目前的这个方案,是比较折中的。这种方式能给所有车主每天一个提醒:记得少开车。
反对
“奉献不能变常态”
韩女士坚决反对这个方案,她认为,政府实施限行的法律依据不够。限制20%的车辆几乎不会对交通带来实质改善。她表示,奥运期间,市民已作出让步,政府应善待市民奉献,不能将奉献当常态。
专家观点
“继续实施单双号”
毛保华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书记
交通专家毛保华是单双号的坚定支持者,他曾多次表示希望能继续实施单双号,此前,他就这种一周限制一天出行的做法表示,这种方式没有单双号成熟,限制的车辆比例小,效果不会太明显。
“法律问题未解决”
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政研究中心主任
蔡定剑表示,实施交通的长期限行首要解决的是合法性和赔偿问题,他认为限行是对车主财产损害。
北京市出台的政策还是没有解决合法性的问题,更没有赔偿。从效果上看,估计不会有多大的作用。譬如,不少市民房子买在5环、6环外,肯定要开车才能进城上班,如果不能开车,出行将成为大问题,而房子也存在贬损的可能。
既然政府给车主上牌,就意味着允许他上路,政府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希望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良好的愿望不代表行为就是合法,政府的决定必须不损害公民权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