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无疑是车市面临最严峻考验的一年,不仅原油、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而且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仅美国、西欧、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在中国这样习惯了高速增长的市场,也开始显现疲态。
长安福特销售公司总经理何骏杰和郑州日产董事长朱福寿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透露了对“黄金十年”的看法,同时揭示了两大企业的未来生存之道。
长安福特销售公司总经理何骏杰
不看好混合动力
长安福特是这两年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明星之一,凭借着福克斯的热销迅速成为主流汽车厂商。不过,美系车“油耗高”这个传统认知同样落到了它的头上,长安福特一直为甩掉这个“帽子”而努力。但与上海通用启动“绿动未来”战略引进混合动力车型不同,长安福特将选择另外一个方向——改善现有发动机,并将公布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燃油经济性战略。
本报记者:今年国际经济大环境不是很好,明年是否会继续恶化,影响到如石油、钢材、矿石等价格继续上升?
何骏杰:近两个月油价是下跌的,慢慢恢复之前的价格。之前油价飙升到150美元一桶,令市场和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现在的市场形势对企业是有帮助的。油价在短时间内不一定会回高位,不过,就算今年不涨,明年不涨,后年还是会上涨,从长期来讲,使得制造业的成本肯定是上升的。
国际经济形势在不断地变化,中国政府对全球经济形势也非常了解,为应对变化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货膨胀也逐步恢复到比较合适的状态,我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有关报道预测中国明年GDP增长10%,我们相信汽车行业也会有增长,黄金车市依然“黄金”,当然不像以往20%增长那么夸张,但至少不会低于GDP的增长水平。
本报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押宝混合动力,认为未来十年的突破口就是混合动力,长安福特怎么看?未来十年又会选择怎样的突破口?
何骏杰:混合动力或者电动汽车要在中国大面积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兴建很多基础设施,车辆的制造和使用成本很高,所以在我们看来并不合算。在中国,我们暂时没有生产混合动力车的打算,但会下更大的力气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造更经济环保的小车。
本报记者:今年也有很多小车进军小型车市场,今后几年竞争将会日益加剧,您认为在这个市场如果决胜的话,最重要的是什么?
何骏杰:我们针对小车做过很多调查:消费者喜欢的,首先是外观新颖、能买得起的车,还不能太耗油。长安福特的车,外观很漂亮、操控性能非常好,并且很耐久、很安全,消费者也买得起的。环保这点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本报记者:但在很多人心目中,福特车并非以节能著称,像新上市的福克斯,似乎没有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进行提升?
何骏杰:可能跟日本车不一样,福特车的经济燃油性不是体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燃油经济,而是要看不同路况下燃油经济情况。福克斯从进入中国开始,就改善了底盘和悬挂,根据中国路况进行了调教,这对提升燃油经济性很有帮助。和竞争对手比较,福特车的燃油经济性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我们有全球的和中国地区燃油经济性的战略,之后会公布。
本报记者:福特在中国明年会实施怎样的市场策略,是销量优先,还是利润优先,又或是品牌优先?
何骏杰:仅注重销售是短期的行为。一个总经理所做的决定会影响到企业两三年以后产品的水平和质量,看问题一定不能是鼠目寸光。我尽量用比较长远的目光考虑问题,特别在乎我走了之后给公司留下了什么。要么留下非常好的产品,要么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运作体系,要么是培养了一帮非常优秀的人才。
过去几年,长安福特发展特别快,车也不愁卖,但今年的形势让我们放缓了步伐,也给了一个机会来反思,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销量、利润、品牌三者之间,品牌永远是第一位,福特正在致力于树立“同一福特”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
郑州日产董事长朱福寿
加强“劳动型”车型的优势
郑州日产一直不为行业所关注,但在东风和日产两大汽车集团的支持下,郑州日产获得了大量的资源、技术以及新车型,不经意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之一。
在其他车厂纷纷放缓步伐的时候,郑州日产却开始了“大跃进”,奠基第二工厂,产品计划披露:2009年生产三款新车,2010年成立研发中心,2012年挑战20万辆销售目标。到底是什么促使郑州日产做出如此宏大的规划?
本报记者:今年经济大环境不好,按照目前的销量,郑州日产似乎完成不了年初制定的6万辆销售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为何不挖掘现有工厂的产能,而是举行第二工厂奠基?
朱福寿:去年底我们的确是制定了6万辆的年销售目标,需要说明的是,6万辆是一个挑战目标,实际在内部,日产和东风两大股东对我们的要求是完成5万辆。之所以敢定6万辆,是原计划与安哥拉合作的海外项目今年完成,但由于种种原因拖后了,出口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
郑州日产一直生产小众车型,车型多,但销量不大。接下来我们将投产东风和日产的几款新车,希望它们能达到一定的销量,比如每年可销售4~5万辆。按照这样的计划,现在的产能就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只能建新的工厂。
本报记者:今年汽车业发展增速放缓,未来几年可能会碰到更大的挑战,郑州日产如何应对?
朱福寿:全球经济的确是碰到很多问题,在中国,通货膨胀、油价上涨、股市下挫都是打击消费信心的重要因素。不过,郑州日产生产的车型都是“劳动型”车型,是以提高劳动效率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为大大小小的公司发展提供一个好帮手,这点和用来上下班的消费型车有很大区别。像现在的皮卡以及将要投产的LCV,都是用来创造价值的,它们的销售将很少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将来郑州日产依然坚持“商用车”这个我们最具优势的细分市场,这块市场依然大有可为。我们制定的目标是“2010年10万辆,2012年20万辆”,为此,郑州日产已经规划了6个生产平台,有8个车型要陆续推出。
本报记者:郑州日产要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轻型商用车制造商之一,您对目前和今后几年中国商务车的竞争格局是怎么看的?
朱福寿:今年年初我们预测市场总体需求是1000万辆。但是商用车从7月份开始实行国三标准,使行业整体销售有所下滑,乘用车8月份的成绩也和前一年相比出现了负增长。虽然行业整体需求的环比和同比都有所下降,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市场目前发展得很好,所以我认为国内车市还是非常有潜力和有希望的。
乘用车用户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郑州日产产品的消费者却是一些企业用户,属于不同的消费区间。我们对这个区间的预测是会进一步增长。
我们上半年的目标完成得非常好,远远超出自身的计划。由于已经投入了非常强有力的产品,虽然行业需求量整体下降,但是我们并没有下调目标,并正在为完成全年的目标努力,我相信最终能够完成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