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炎热的夏天,迎来了凉爽的秋天。北方的秋季天高气爽,然而早晚却容易有雾霭,南方的秋天更是容易阴雨绵绵,因此也给交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这给高速公路行车带来了事故隐患,为此,笔者提示广大司机朋友,雨、雾天安全行车,六项防范要做好。
一防秋乏疲劳车。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由于“夏耗”过多,常有睡不醒和倦怠疲乏之感,容易精神不集中。再加上秋天气候凉爽,人体皮肤和汗毛孔开始收缩,供应皮肤的血液增加,脑血管出现代血不足,更易出现打哈欠和疲乏不堪之感。“秋乏”是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司机朋友应及时调整好身体状态,尽快适应秋季驾驶作业。要保持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尽可能地避免加班加点,防止开“疲劳车”,从而保证驾车精力集中,避免事故发生。
二防秋雾视线差。秋天雾多。秋雾易给人视觉造成障碍遇雾天特别是浓雾天行车时,请您不要忘了开启防雾灯,防止后车追尾。雾天行车可以靠路面的白色车道标线以及前车的红色尾灯来引导视钱。因此在行驶中应打开雾灯、尾灯、示宽灯和前照灯(近光)。不能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光轴偏上,射出的光线被雾气漫反射,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如同隔着磨砂玻璃一样,反而什么都看不见了。
要充分利用各种车灯提高能见度。雨、雾天行车前,应将挡风玻璃、车头灯和尾灯擦拭干净,并检查雨刮器、灯光装置是否完好,决不可在雨雾中行车时车辆雨刮器、灯光装置残缺不全或损坏。当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必须开启雾灯和近光灯、示宽灯、尾灯;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小时。与同一车道行驶的前车必须保持10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当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时,必须开启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小时;与同一车道行驶的前车必须保持15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必须开启雾灯和近光灯、示宽灯、尾灯,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与同一车道行驶的前车必须保持5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另外,当能见度小于50米时,进入高速公路的机动车辆,驾驶员必须按规定开启雾灯和近光灯、示宽灯、尾灯,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驶离雾区或就近驶入服务区休息,等待雾散后再行车。
三防秋雨路湿滑。老司机常说“秋雨路滑多事故”。秋天,秋雨连绵,雨后路面形成一层薄泥,车轮与路面的磨擦系数减弱,轮胎的附着力下降,这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大障碍,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秋雨路滑情况下行车要注意多观察,出车前,请检查车辆性能,特别是制动系统、灯光系统和雨刮;既不要空挡滑行,又不可尾随前车过近,尽量保持中速行驶,有紧急情况时尽可能避免紧急刹车;行驶中按规定车道行驶,严禁违法变线,避免频繁变线;发现路面有积水时,注意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要探明深浅后再缓慢通过。同时,在坡道,弯道和路面复杂情况下,注意横滑和滑坡现象。
四防高速强超车。秋季是运输生产的旺季,道路交通流量大,易出事故。司机朋友要严密注意行人和车辆动态,正确判断情况,注意观察交通信号和标志,服从交警指挥。根据道路情况,控制好车速、车距,坚持中速行驶,随时准备礼让和停车,要随时注意前车的行驶速度和方向,绝不可因前车速度慢而加速超车。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各车道的车速相对较高,司机的视角变窄,加上路面湿滑,强行越线超车时,稍改动方向就很容易造成车轮打滑,极易造成与其它车辆发生刮蹭,引发车辆侧翻等意外事故。
五防前挡雾气大。在阴冷多雨的秋季行车,车内很容易充满湿气而导致车窗起雾,特别是前挡风玻璃内容易出现一片由水汽组成的雾气,严重影响行车视线。拿着毛巾在玻璃上不停抹擦也实在麻烦,很不方便。如果这时前档玻璃起雾不及时排出,很容易因视线模糊而发生交通意外。其实除雾的最快方法就是打开车窗或打开空调使空气循环。即便在秋季也可以开暖风,将风口吹向玻璃,使玻璃变热来蒸发车窗上的水滴,以达到除雾的效果。
六防爱车易生“霉”。秋季容易阴雨不断,空气湿度较大,尤其到了夜间更是如此,因此秋季除了要保证安全行车外,爱车的保养千万不可忽视,因为连续的绵绵雨阴雨季节中也会使爱车“霉里霉气”的,特别是雨水中的酸性成分对汽车的漆面具有极强的腐蚀作用,所以在雨水较多的秋季,最好能给爱车进行一次漆面美容。除了漆面以外,底盘因为贴近地面,容易锈蚀,最好为爱车做个“底盘装甲”让它成为金刚之身。 最后,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对车辆的内饰进行清洗,避免各种病菌对人体的危害。平时可以多开开暖气来排出车内令人讨厌的霉味,遇到难得的大晴天,可以将车子停在太阳下“享受”特别的“日光浴”,打开车窗,让车内空气对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