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中解释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但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技术,目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现在很多人都清楚,目前没有一种能源能够直接替代石油产品,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绿色能源还很难独立支撑汽车发展的需求,因而会在很长时间内多种能源并存的局面,而其中何种能源会具有技术和经济的竞争力,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新能源车
产业化期待利好政策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多途径发展仍然是现阶段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权宜之计,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天然气车、纯电动车、生物燃料车、生物柴油车、混合动力车等多种新能源技术面前,企业无论选择哪一种作为研发对象,都将投入重金。政府没有明确的支持方向,企业将有可能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
有消息称,科技部将积极配合国务院相关部门,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这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主要在“十一五”余下的时间以及“十二五”期间实施。科技部会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好的做法,特别是好的政策工具,加快制订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和扶持政策,引导地方同样加大扶持的力度。
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已经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差距,中国汽车产业以此实现技术跨越的预期和可能性正在加大。我国有巨大的市场优势,推动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可以在全球新一轮汽车产业调整中占得先机。
2008中国汽车产业国际论坛上发布的消息说,此轮经济危机将进一步加速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化。在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需要尽快从企业的试验室开上街头,否则将再次被甩在后面。据悉一直到“十二五”期间,我国都将继续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示范运行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等部门将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政策扶持,使新能源汽车获得更大发展。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