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蝴蝶的翅膀制造了大洋彼岸的一场飓风,后是美国打了个喷嚏,全球很多地方感冒,最后,经济全球化,让世界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子,次贷危机演变成的金融风暴,从一个流行性感冒,就成了全球经济的一场大病,一个共同的噩梦。
那么,如同房价何处见底一样,众说纷纭,汽车市场能否真正启动,再制造一个井喷,却是业内人士谁也说不清楚的一个话题。
政策
虽然到年底总销量达到1000万辆有点悬,但总体上讲,前十个月总销量已经达到了800万辆,超过去年的846万辆的总销量没有问题,市场还是向上走。这是突破了种种艰难之后的成果。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向上的趋势很难得,很顽强,这一趋势会得到保持。市场秩序稳定,产销稳定,这是安心购车的重要条件。
相对应于美国的救市计划,我国也于10月5日推出了扩大内需十项措施。而汽车作为相对大件的消费品,这十条措施里,直接跟汽车消费相关的有第二条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条的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第八条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第十条的加大金融对经注增长的支持力度,共四条。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增加,钱多路好,买车环境大大改善,购车人群增加,内需增加,经济增长,汽车企业兴旺,汽车产销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并增加规模降低成本。其实,就是没有这场金融危机,我们的汽车企业也已经网络下沉,开始开发更为广大的二三级市场。现在只不过更加速了这一进程。汽车企业将为农民着想,为农民造适用的、皮实的、经济实惠的汽车。9亿农民,哪怕其中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有能力来消费汽车,哪怕是微型,也是4500万辆!这个市场潜力,够多少年释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用车量增加,当然,商用车得到更直接的用益,但是此举带来经济的进一步刺激,得以稳定增长,道路使用功能提高,有助于汽车业发展加速。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贷款购车政策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信贷体系会进一步加强,汽车消费将得到鼓励和扶持;作为最大的内需和最大额度的消费行为,汽车消费是最大的消费信贷内需增长点,应该是扶持培育的重点。
还有一条,是加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那么,对于正处于能源危机中的汽车企业,也是一条福音。改造创新,技术投入的力度会加大,汽车企业信念增强了,兼并重组的步伐快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了,会以稳定的投入和大胆创新,为消费者继续提供物美价廉的汽车产品,让汽车产业持续增长,从而拉动各个相关行业增长,从而使我国将由美国带来的金融危机影响化为无形。
国家力图使得购车环境、用车环境、造车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汽车价格会更实惠,汽车品质会得到保证和进一步提升。汽车市场信贷消费等一系列汽车消费相关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政策是如此在引导,但是,能否真正达到想要的效果,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如同著名评论家钟师所说,这些投资并没有直接到达消费者的腰包,能让消费者腰包暖和多少,却是执行层面的事情。首先,目前政府对汽车产业并无多少优惠措施,相反汽车消费的抑制因素也不少,比如油价,北京的限行和高昂的停车费等等。其次中国汽车消费限制在几个大城市,对内需的拉动潜力有限。
信心
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重要。从政府层面来说,今年雪灾地震奥运会,政府身经百战;从民众层面来说,这些灾难中,民心团结。但是真要启动消费和内需,还真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家庭及企业的储蓄总额为4.5万亿美元,储蓄率高达46%,大约相当于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0%。房产已经进入从来没有的冬天,新开盘的楼盘寥寥无几,新成交的套数,有时一天几乎为零。而汽车行业则明确无误已经直接直入下行通道,销量下降,车企喊冷。如此多的储蓄款捏在私人手里,大家都不出手,一个原因跟我们国家人民传统的储蓄观念有关,另外一个原因当然就是一个消费信心问题了。
借贷消费百年来的历史表明,借贷消费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因为工业化的一个特征是规模化生产,这时生产技术已经全面过剩,生产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瓶颈,而消费则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教授塞利格曼在《分期付款销售的经济学》中所说,实际上,人的消费开支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为如果个人生活条件好了,那么他自觉上升到了另外一个生活层次,自豪感会增加,工作会更卖力、更勤奋、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分期付款的人因为定期要交的月供,使自己变得更有财务纪律,自律能力更强。
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的中国问题经济学家本·辛芬德费说,“我觉得,10年后,当我们回想起这一刻时会说,‘就是它了。它是当年改变一切的时刻,它就是中国从一个专注海外、以出口贸易为主的经济体转型为以本土消费为主的经济体的那一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贺力平也同意这一观点:“我本人觉得这次危机是一次降低我们对出口的依赖性,以及开辟一条更健康的发展道路的好机会。”
问题
除了储蓄率全世界最高,我们这些年来中国的投资率不断攀升,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接近50%,不但大大超过了多数国家20%左右的水平。即使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战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时期,其投资率也远没有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日本战后大规模投资时期的投资率峰值是34%)。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成功地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来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1994年外汇汇率并轨、人民币深度贬值以后,出口导向政策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支持了中国出口贸易和GDP的高速增长。但是,到了21世纪初期,它的负面效应也在我国日益显现出来。现在,外需已经不行了,依赖出口的企业倒了了许多。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
在经济增长持续下滑、沿海企业大量破产的紧急情况下,国务院为扩大内需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并特别推出了一个为期两年总额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11月9日,国务院宣布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的计划,承诺支出的总金额高达4万亿注入各领域来刺激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影响的本土经济。
该决定不仅受到广泛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的欢迎,也受到全球媒体的热烈关注。消息传出次日,香港股市的主要指数涨3.5%,与此同时,上海综合指数上升7.7%。
储蓄永远是我们国民的不二选择,在每月工资里有个固定的比率是一定要存在银行的。正好跟一定比率去消贷是个鲜明的对照。如何能打开消费者的钱袋子,也许不仅仅是个市场行为,更是精神意识领域的一次革命。信心,永远都是信心问题,有了信心,才有做一切可能。如何重新树立起国人的消费信心,也许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
燃油税和上牌限额
文章写到末尾,记者得到消息,12月1日可能开征燃油税。为了开征燃油税,中国已“择机”了近十年。这个机会,终于在金融危机爆发,油价迅速疲软,国内要拉动内需的大气候下,迅速开征。
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正在为二者间的协调推进创造机遇。据了解,目前的改革方案更倾向于两者的同步推进,在调低油价、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同时推出燃油税。
至于燃油税征收税率,此前传言有30%、50%乃至100%等多种说法。目前呼声较高的是30%到50%的税率。有专家指出,世界各国燃油税税率差别较大,美国为30%,日本为120%,德国达260%。美国的低税率导致轿车油耗普遍偏高,不利于环保节能,而欧洲的高税率则促进了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小汽车的普遍使用。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50%的税率较为适宜。
可是,燃油税究竟该替代哪些地方收费项目?改革方案曾一度提出,要以海南经验为基础,将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运输管理费等诸多交通费用全部纳入其中。大约共有七种收费会被取代。
同一天里,关于北京以后新车上牌限制的消息也落下地来,官方正式消息:北京对新增的车辆不实行限制总量。业内争论探讨了许久的话题正式有了结论,人们不必再为此担心,表明了政府拉动内需的决心和行动。
所以,综合看来,汽车的使用环境正在一天天变好。能否真正让消费者打开钱袋子,能否让汽车消费真正拉动内需,需要一定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