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消费信心下挫 持币待购加重汽车市场疲软

  在探讨消费者在这个“敏感时期”该不该买车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一组系列数据。

  8月份,国内汽车生产61.55万辆,同比去年下降3.50%;销售62.90万辆,同比去年下降6.34%。

除不可逆转的连续走低趋势外,月度产销出现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

  9月份,汽车生产76.47万辆,环比增长24.24%,同比增长1.02%;销售75.15万辆,环比增长19.48%,同比下降2.74%。9月份汽车产销总量虽然有一定的增幅,但增幅较前8月进一步回落,只有12%左右,整体汽车产销形势依旧比较严峻。

  10月份,国产汽车生产70.49万辆,环比下降7.82%,同比下降1.15%;销售71.57万辆,环比下降4.77%,同比增长3.37%。10月,汽车产销量较上月继续下降。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10月份的乘用车市场实质上是负增长,没有见到市场回暖迹象。”他预计,11月份的销量估计与10月份基本持平,11月份的国内市场销量会继续出现同比负增长,汽车市场在四季度继续负增长已经毫无悬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消费需求在放缓,说白了,也就是买车的人少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消费者捂紧钱袋不愿意买车呢?

  金融危机导致消费信心下挫

  此次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进而波及到各行各业甚至每个家庭、每个人,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汽车消费者更是置身其中。至于买车的主儿,我们姑且不谈,但对于没有买车或正准备购车的“本本族”而言,这场经济危机的爆发,几乎彻底摧毁了他们“做为有车一族”的美好梦想。

  “这段时间一直很矛盾,在买车还是不买车之间一直在犹豫。特别是最近看经济频道的节目时,都是有关经济危机的报道,越看心越慌。老公公司这个周一已经开始裁员,这个月裁的是工人,要是挺不住,下个月开始就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减薪了。”“我们公司老板也开始念叨明年市场很淡,可能要勒紧裤腰带了,虽说我们夫妻俩都算是各自公司骨干中的骨干,公司只有倒闭了才可能会开除我们,可我们所在的都是私企,倒闭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买车,我们还是很慎重的,处于目前这个形势之下,我们暂时不会考虑买车了。”王小姐是一家规模不小的某私营企业的高级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时,她明确地表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她不可能再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去购车,买车的计划只能放弃。

  有这种想法的何止王小姐一人,可以说,王小姐的看法以及观点代表了一个更为广泛的阶层和群体。而这个阶层和群体也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时尚词汇,白领或高级白领,恰恰是这一类人,他们被定义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力量和实力所在,才一直坐拥当前车市消费的主体。

  “现在哪还敢提买车啊,你没感受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压力?不是减薪,就是取消福利,不是裁员,就是无限期的休假……搞得人心惶惶的,谁还敢有这么奢侈的想法啊,就连最基本的日常开支,都是想了再想,得考虑考虑今后哦,买车的想法只能在假寐中想想,等有足够的闲钱再说,呵呵。”已经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月的蒋先生,是此次经济危机的第一拨“受害者”,对此次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他有深刻的体会。“接到公司人事部门休假的通知时,我当时就愣了,这和裁员有什么区别啊。至今一个多月都过去了,也没有得到上班的通知,我辞职也不是,再找工作也不是,每个月就拿那么点基本工资,这够啥啊,真是尴尬加郁闷。”垂头丧气的蒋先生面临如此经济危机,显得一脸的无奈和忧伤。

  确实,此次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显现,虽然这种现象被人为地有些夸大,但终究已经凸显出来,进而影响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以及每个人。表现在车市,就是目前消费者问得最多的问题:“金融危机来了,还敢买车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了消费者的持币观望情绪。

  持币待购加重了车市的疲软

  随着油价时涨时跌,面对“买得起,养不起”的尴尬,不少原本打算购车的消费者暂停了其购车计划,开始持币观望起来。而高油价的压力也使部分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转而将眼光放在了打车上,按这些人的说法,打车相对于买车更为划算。

  作为网络工程师的何先生,每个月固定收入至少5000元,虽谈不上事业有成,但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以他的经济实力,买辆车没问题,可他至今仍无买车的打算。按他的理由说来有三:首先,现在的交通状况实在令人不满意,在市区,除了一些局部环线交通顺畅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不堵车的。其次,车位也少得可怜。他的有车同事们几乎每天都在抱怨停车难的问题,尤其在上班时为了找个车位,每天都要提前20分钟出门,“一点也体现不出有车的方便性,甚至比以前坐公交车都累。”第三,自己的家和单位虽然不近,但交通很方便。即使每天上下班都打车,按每天40元计算,每月下来也才1200元左右,而养车每月至少也得1500吧,这还不算堵车,找车位,擦擦碰碰等其他的烦恼。

  同何先生持相同观点的许女士更是精明和细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辆10万元左右的家用轿车为例,一辆车一般的使用年限为15年,按每年养路费2160元,保险费3000元左右计算,如果不算那些名目繁杂的洗车费、汽车美容、换零部件,那么15年的养车费用就达到77400元。买了车还要用车,最重要的就是油费,以每百公里耗油8升,一年跑1.2万公里,按现在93号油每升均价5元计算,那么15年的油费就达到了将近6万元。考虑到因为车型折旧而导致的耗油量增加,最后得出的费用肯定要大大多于计算得出的结果。即便如此,所有的费用总和也达到了13万多元。“相当于又养了一个孩子,不划算,宁愿打车。”

  在武汉竹叶山汽车市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看车的准车主,他们各自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一位来看车的姓李的先生说:“我是外地的,来汉做生意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一直没有购车的打算,今年春节再回去过年的时候,不想再为购买火车票而发愁,更不想拧着大包小包携妻带子的挤车了,现在只是来看看,过一段时间再决定也不迟,现在车价降的厉害,估计年底大概还有降价空间,先等等再说。”

  而已经买车的车主则表达了对厂商频繁降价的不满,不少车主认为厂家降价太快,影响到消费者买车的信心。

  “新车缩水时间太快,让我很受伤”,提到“新车降价”话题,刘先生便大吐苦水。他说,“现在的车价格太不像话了,随意定价,胡乱降价,谁早买,谁遭得多。本来想开两、三年,再换辆更好的车开,现在弄得我左右为难,马上卖呢,将直接在正常折旧的基础上亏损两万元,相当于打五折了;不卖呢,又怕以后亏得更多。只能多开几年,用够本算了。”

  据刘先生讲,他于今年6月初买了一辆10多万的某合资品牌中级车。由于该车品牌知名度高、口碑好,加之新款与老款相比,性价比提升了不少,觉得很有面子,相信其保值率一定不低,开段时间还能换部好车。可是,没到一个月,有个朋友告诉他:“你掉得大,那车子降了将近1万。”上网一查,果然如此,心里郁闷得不行。

  接下来的事更让刘先生心痛。在武汉车市上,该品牌的新款车价有如坐上了“梭梭板”,先是现金加优惠,然后送大礼包,现在变成直接优惠现金,其幅度高达两万元。“我既心痛又气愤,降价不奇怪,每款车都有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但降得这么快,作为早买者,我凭什么要为这多出的2万元买单?现在的车商太不负责了!”刘先生希望厂家定价一定要慎重,一旦定下来就要坚守一段较长的时间,否则就应该为早买的车主作出降价补偿。如果既不坚守又不想补差,长此下去肯定会失去人心,受损害的还是厂家自己。

  另外,股市对车市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特别是这两年,“全民皆股民”的现象随处随时都可见,股民被股市深度套牢的更是不计其数,套牢的资金也根本无从统计,这种现象严重地拖累了车市应有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在新车不断上市、上市之后就不断降价,在交通堵塞日益严重,在停车位日趋紧张,在燃油税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在车辆使用成本一直高居不下的用车环境中,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待改善的情况之下。我们都需要理性的消费观念,而这些观念无疑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大宗商品的慎重消费需求,汽车就包含其中。

(责任编辑:王伟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