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篇:
绿色未来 “大众”共筑
环保理念呼唤绿色未来
2007年3月,大众汽车在中国启动“动力总成战略”。
这让人不禁想到一个故事:一个饥饿的聪明人得到一大盘馒头,吃了一个不饱,吃了两个不饱,吃了九个还不饱,吃到第十个馒头终于吃饱了。他非常气愤地说,早知道这个馒头一吃就饱,前面的九个馒头根本就用不着吃了。而大众汽车在业界一直以拥有许多尖端低能耗大科技著称,但却由于这些先进技术而被人诟病曰“技术过剩”,这无疑就像是“九个馒头”和“第十个馒头”的关系。当社会呼唤节能环保的时候,人们本能的会向高科技、先进技术来寻求解决之道,但是如果没有大众汽车之前30年来与中国汽车工业的风雨与共,对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汽车行业专业人才的无私培养与投入,没有在中国长期持续的投入建立发动机生产厂家和质量监控单位,对环保科技的持续投入与研发,而只是等待中国社会需要时将先进技术带来中国,或者等待市场成熟时再开始研发,不为技术的引进生产做任何准备和铺垫,结局可想而知,因为科技技术的发展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今天,大众汽车在中国同样致力于搭建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格局,在生产过程中严抓绿色环保。为此,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所有合资企业和合作伙伴都严格贯彻集团全球的绿色环保理念,并针对中国国情制定出了一整套绿色环保方案,涵盖原材料选购、零部件测试、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售后使用阶段等各个环节。最终,凭借与各国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学和合资合作伙伴积极合作,实现了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行业、消费者和社会的绿色共赢。2004年12月建成的一汽-大众第二工厂,在环保建设方面投资1.28亿元,重点用于保护土壤及地下水资源。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对发动机产品采用质检采用冷试、热试结合的方式,降低生产环节中的排放,优化生产工艺布局,减少厂房占地面积达30%。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在环保方面投资705万元人民币,有力的保证了所有的污染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达到和超越了国家环保部门所要求的各项指标。上海大众则以“盈利的绿色”作为生产和经营理念,从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排污控制等方面入手,为环保做贡献。此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大众就积极协助国家和上海市政府,探索新能源如液化石油气(LPG)和压缩天然气(CNG)的利用。目前大众汽车在华全部生产企业均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回望来时路,多少次通宵达旦的工作,多少次的争执与反复修改,是该严抓质量还是严抓节能环保,是该成本优先还是品质优先,此时已有了定论,事实已给了我们答案。大众汽车“22条绿色生产准则” 被人形象的称为“22条军规”,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每个大众人的心里,每一个大众的员工也都在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
为产业和谐发展献计献策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路线、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热烈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充分反映了社会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密切关注与深切希望。
已经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的大众汽车在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构建和谐中国汽车产业的事业中。2008年4月,大众汽车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表了《2008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下简称蓝皮书),这是关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大众汽车作为最早进入、投资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的跨国企业,始终关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大众汽车相继与一些中国权威的研究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合作,共同研究解决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为促进、推动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尽心尽力。
大众汽车的绿色梦想是:扎根中国,为人们提供更清洁、安全又买得起的产品,引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大众汽车将把更多的绿色动力技术带到中国。从北京奥运期间,大众汽车为主新闻中心提供的“大众奥运绿色车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BlueMotion、EcoFuel和Fuel Cell等新能源技术的运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成本的下降,这些“超级”环保车型,终有一天会在中国投产。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圆满结束,大众汽车作为奥运会合作伙伴的光环也将渐渐褪去,但是大众汽车对于绿色未来的梦想远没有结束,而将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大众汽车已经将未来在中国发展的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相信在这张蓝图逐渐成为现实的过程中,大众汽车的绿色梦想也会逐一实现。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