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市场融入全球格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亦成为公司最大的愿景,并且不乏前赴后继者,但是,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一直布满荆棘,并且少见非常成功的案例,尤其是汽车工业。毕竟,发展时间短、底子薄是中国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海外战略的一道坎。
因此,虽然当前金融危机给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良机,但中国企业也不应该操之过急,应先练好内功,然后量力而为。
恩格斯曾经说过:“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
中国汽车企业自然更明白这样的道理,因为数年来,几乎每一次可能宣布破产的欧美汽车企业背后,都有数家中国企业参加角逐。但是,对于缺少战斗经验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选择主动出击并不会一帆风顺。
近些年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最大愿景,并且纷纷付诸行动,但遗憾的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并非一路平坦,就如联想集团并购IBM PC业务,从2005年并购至今尚未完全整合完毕。而中国汽车企业的全球化也同样面临重重困难。
西方工业国家的并购史已有上百年,而且他们都是在国内频繁并购,已经拥有丰富的并购经验基础上才进行海外并购的,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本来就仅有30多年,况且目前还未进行过相对成熟的并购,中国汽车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并购整合的经验,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战略中首先面对的问题。
其次,仅有资金也不是并购成功的绝对条件,而且中国汽车企业也并非都是“大款”。并购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涉及到太多的细节。不是只有尽职调查就可以的,也不是简单的1+1的加法,要使企业并购真正发挥1+1>2的作用,还涉及到并购后企业的整合,其中就包括资产、产品定位、分工及文化、人力资源方面的融合等,而仅仅企业文化方面的融合就足以让一次并购失败,因为在并购交易中,不只有财务收购方,还有文化收购方。
再有,在对并购对象的选择方面,中国企业又往往陷入“捡便宜”的误判中,以为面临困境的企业及业务收购价格相对低廉,从而忽视了其中可能潜藏的风险,可以说,众多失败的企业并购案中,这一点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外资进行的海外并购成功案例来看,他们收购的基本都是当地市场的领先企业,这首先保证了资产的优良性,不至于掉进财务陷阱。因此,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思维需要进行调整。
当前,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全球汽车业进入低潮期,底特律“三大”更是陷入财务困境,面临崩盘的可能,并且都有出售资产的计划。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此时去美国抄底正是最好的时机,不可否认,从财务角度而言,此时收购是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但是从整合角度分析,这里的风险却足以能把中国汽车企业拖垮。诸如通用、福特及克莱斯勒这样的全球汽车大鳄都无法再支撑旗下品牌的运作,中国企业能否有管理这些品牌的能力?这一点值得商榷。
而且,金融危机之下焉有完卵。虽然中国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并非没有任何影响。从下半年来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市场也已经进入销售下滑的通道。而且更有专家预计,2009年中国车市依然无法达到1000万辆的销售目标,并且会出现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局面。
因此,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中国车企应趁机练好内功,首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度过此轮危机,才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幸运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对海外并购的愿望已经被谨慎和理性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