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讯 在油价、自然灾害、世界性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速仅不到7%,出现了近几年来增速的新低,使很多厂家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感。但是,叹声之中也有笑声,灰暗之中也不乏亮点,北京现代可算作一例。
销售增幅27.4%位列前三,产销、批零双平衡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现代生产和销售分别为300323辆、294506辆,对比2007年,增幅分别为29.5%和27.4%,销售增长率位居中国乘用车前三。市场占有率从2007年的4.5%提高到5.5%,并重新回到了中国乘用车前十名行列,位居第七。虽然同绝大多数厂家一样没有能完成2008年初的预定目标,但高于行业3倍多的增幅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成绩。
对于这样一个业绩,北京现代高层表示,2008年度相对行业来说的高增长并不值得骄傲,但经过一段时期调整之后,北京现代市场竞争力的确有明显的回升,市场份额1%的提高便是很好的证明。2008年北京现代市场业绩的亮点莫过于“两个平衡”:实现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平衡,厂家批发与终端销售的平衡。据北京现代透露,从去年年底至今,北京现代的日库存量一直“亮红灯”,只有正常库存水平的三分之一。很多经销商反映,伊兰特、悦动、途胜等车型订单需要在两周以上才能满足。为此,北京现代生产工厂正在昼夜不停的生产。
伊兰特/悦动:中国车市“黄金搭档”
不可否认,北京现代能在中国车市立足,很大的功劳要记在伊兰特身上。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5年的时间累积销售68.7万辆,平均每年销售超过13.7万辆,成为诸如捷达、雅阁一样的王牌车型,是中国家轿的首选品牌。
伊兰特的新一代车型“悦动”继承了伊兰特的基因,为中国消费者所钟爱,自去年4月在中国上市后当年销售8.6万辆,平均每月销量过万。悦动上市之后,北京现代并没有将老款伊兰特停产,而是采用二元组合的战略,拉开这对父子车型的市场空间,进行市场定位的重新匹配。实践证明,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2008年这对组合为北京现代贡献了超过20万辆的销量。业界有人将“伊兰特/悦动”的组合同“新老捷达”、“花冠/卡罗拉”喻为中国车市的三大“黄金搭档”。
悦动的成功源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本土化策略。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中级车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消费者需求特点,在外形、燃油经济性、驾乘舒适性、车型尺寸等方面都尽最大限度地贴近中国家庭消费的要求。“年度风云车型”、“中级轿车王”、“2008年度最佳车型”、“年度市场表现车型”、“最佳节油车型”等等,媒体和行业给予悦动诸多的奖项和荣誉。
第二工厂投产为北京现代提高行业地位奠定基础
北京现代把第二工厂投产作为企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表面上,第二工厂使北京现代的产能从30万辆提升到60万辆,突破了产能的瓶颈;实质上,从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来看,只有具备这样的产能规模,才能具备进入中国乘用车企业的强者行列的实力。2008年,排名前两位的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销量都在50万辆左右,如果北京现代的产能得到较高水平的释放,其行业地位无疑将能提升几个名次。
对比国内乃至世界汽车工厂,北京现代是一个开放度最高的企业。之所以“不怕人看”,是因为北京现代生产工厂,拥有国内技术及自动化率最领先的汽车制造平台,具有引进任意一款韩国现代产品的能力,柔性生产线与智能化的工艺,也使产品品质与生产灵活性得以有效提高。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车间生产自动化率达到国内最高水平,冲压与焊接自动化率实现100%。每一台下线的车辆都要经过包括专业跑道路试在内的多达300多项的售前检测,提供全方位的品质保障。
发动机厂的制造和工艺水平也是国内最为领先的,类似冷式台架检测等先进技术都是国内首家采用,其生产的整机和主要部品除了供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需求之外,还返销韩国,出口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等国家。
北京现代走有自身特色的自主之路
随着第二工厂的投产,位于第二工厂厂区的北京现代技术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有5个部门,89名管理和工程人员,具备包括市场研究、创意造型、工程开发、分析仿真、试验试制、项目管理、形式认证等功能,是北京现代自主定义产品,控制核心技术和开发流程的独立权威部门。它将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开展本地化研发,从而为北京现代60万辆产能提供更多适合国内市场的新车型。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对于提升产品品质、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具有决定性的技术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国内车企竞争的新焦点。北京现代技术中心投入使用之后,北京现代的产品战略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据北京现代技术中心主任苑文学博士说,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北京现代的新产品投放告别了过去的“拿来主义”,北京现代参与意见、决策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广,投放的产品更贴近中国市场和消费者,悦动(HDC)和领翔(NFC)的中国化(C-China)更为明显;其二,中长期产品规划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北京现代2012年前投放的产品已部署完毕。
苑文学博士还表示,随着北京现代市场保有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北京现代技术中心规模将不断扩大,产品开发经验不断丰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届时,北京现代将可以完全开发一款全新产品。
客观地看,北京现代在遭遇2007年的低潮,经过不断调整之后,在产品、市场、服务等方面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对比其它主流汽车企业,北京现代在营销、品牌方面的弱势也是明显的。如何保持调整之后的发展势头,如何重拾当年的“现代速度”向前追赶,如何应对当前所有实体经济都回避不了的全球性经济危机,都应该成为北京现代高管们考虑的问题。北京现代需要做的功课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