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战略经验
[主持人]:2008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实现了两大目标,一是“奥林匹克计划”,一是年销量突破百万。众所周知,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中国车市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能够完成任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范安德]: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遇到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受到的影响虽然没有北美和欧洲那样厉害,但使中国汽车市场受到了冲击。
在与两大合资伙伴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自2005年开始实施的“奥林匹克计划”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截至2008年底,我们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六大业务领域的所有既定目标。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2008年的销量突破了102万辆,在乘用车领域继续保持了销量第一位的领先优势。相比2007年,同比增长12.5%,高于整体市场7%的增幅。
我要再次强调:2008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两大合资公司的密切合作、协同增效。另外,我们成功赞助了2008北京奥运会,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形象、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大众汽车集团的品牌和产品。同时,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新车型,比如新宝来、朗逸、新奥迪A6L等,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份额。
[主持人]:“奥林匹克计划”在中国实施结束后,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范安德]:正如2018战略的愿景中所提及的那样,我们要扎根中国。在“奥林匹克计划”实施的三年中,我们在降低成本、提升国产化率和产能利用率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进一步扎根中国。只有在生产、研发、采购等业务领域全面实施本土化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扎根中国。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奥林匹克计划”实施期间,我们联合环保部宣教中心共同启动了“大众汽车畅想绿色未来”的环保教育公益活动,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还推出了《大众安全路》系列交通安全宣传片,这两项活动均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主持人]:“2018战略”的制定背景是什么,到2018年产量翻番,也就是达到200万,这种预测的依据是什么?中国市场将占大众全球的比重有多大?大众中国的销量会占当时中国汽车市场多大的份额?
[范安德]:文德恩博士去年为整个大众汽车集团提出了10年战略,这个战略已经公布过了,它对整个大众汽车集团的发展都适用。我们根据这个战略制定了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2018战略,希望对外界传递一个非常清晰的信息:我们对中国汽车市场是有长期承诺的,而且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但是仍然极具发展潜力。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很快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第一大市场,未来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销量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2009年1月份,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美国。未来,对乘用车的市场需求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新品计划
[主持人]:根据2018战略,今年至明年将引进10余款新车,请问是全新车型还是升级换代车型?对现有的车型谱系做出什么的调整和侧重?对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如何分配和定位?从新品规划来看,到2018年将现有车型从43款增至50款以上,请介绍一下?
[范安德]:2009年和2010年,大众汽车、奥迪和斯柯达三大品牌会陆续推出10多款新车型,我们相信这些新车型是中国消费者一直期待的。将最尖端的新技术、绿色科技的新产品带给中国消费者。我们会逐步将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其他品牌带入中国市场,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守的承诺。
在车型分配上,由于两大合资公司的定位不同,产品定位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将依据两个合资企业的新品发展需求,合理分配。
[主持人]:从2008年大众在华车型的销量来看,08年依然表现出捷达和桑塔纳等老车型热销,而新车型接受度较慢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大众是否有相应对策?
[范安德]: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由消费者需求决定,而不是由时间决定。关于桑塔纳和捷达,我认为只要消费者对这样的产品有需要,它就是合适市场的,我们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去年我们的总体销量增长,全部由新车型贡献,桑塔纳和捷达在我们每年总销量中的份额越来越小。中国有大量的消费者选择了桑塔纳和捷达,我相信它们是非常受欢迎的产品。最近两年我们推出的新车,比如说帕萨特领驭,以及最新推出的朗逸和新宝来,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很令人满意。
同时,大家也看到:捷达和桑塔纳一直在不断改进,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营销网络
[主持人]:从销售网络布局来看,大众下一步应该是急剧扩张,由1000家经销商增加到2000家,这种成倍的增长,这个时间节点是什么?在全球汽车业收缩的背景下,这种扩张是否有些激进?
[范安德]:我们都知道,汽车是一个需要大规模投入的行业。今天的投入,要几年以后才会结果。所以我们通常做计划、做战略,都要用长远的眼光。2018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指导方向。2018年并不是一个时间节点。作为一个长期战略,它能在外部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企业自身发展明确方向。
我们相信,从长期来看, 2008到2010年的暂时性增长放慢过后,中国的GDP增长将重新回到一个稳定增长的水平。为了实现销量翻番的长远目标,我们同两个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共同设置了下一步的计划,将目前的1000家经销商增加到2000家。同时我们将帮助经销商提高业绩及效率,对经销商软硬件设施进行统一的标准化改进全面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
[主持人]:目前关于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并网的消息不断传出,大众是否有此考虑?进展如何?
[范安德]: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目前没有并网的计划。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中国汽车市场上最具有竞争力的销售网络,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是我们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共同的目标。
研发技术
[主持人]:2007年提出的“动力总成战略”已使油耗降至14%,要达到20 %的目标,接下来还有哪些可行的计划?
[范安德]:请允许我更正一点,通过“动力总成战略”的实施,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所有产品的平均油耗和排放已经降低了15%。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这项战略的实施速度,以尽快完成降低油耗和排放20%的目标。
大众汽车集团两大全球最新技术——TSI和DSG,是大众汽车中国动力总成战略的主要支柱,担负着将大众汽车在华车型的平均油耗进一步降低的使命。TSI发动机所代表的发动机小型化技术,能够在降低油耗的同时产生更强动力。而作为今年首款应用于大众汽车产品上的7档DSG,也将于2010年在大连实现本土生产。
[主持人]:发动机小型化战略、蓝驱技术今年会在哪些车型上体现?能否介绍下相关情况?
[范安德]:大众汽车集团是技术导向型的汽车厂商,创新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卓越的研发实力是大众汽车集团的优势。我们将最大限度发挥这些优势。发动机小型化、双离合变速箱以及其他先进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装备在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产品上。
发动机小型化趋势在欧洲已经有好几年了,现在美国也开始了发动机小型化的潮流,我相信这个潮流一定会来到中国。大众汽车集团愿意引领这样的潮流,会第一个把小型化发动机技术带到中国来。
[主持人]:“奥林匹克计划”结束后,对与国产化和本地化方面,大众有什么新的目标?
[范安德]:通过“奥林匹克计划”的实施,截至2008年底,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产品的国产化率已经接近90%。不断提升国产化率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未来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升国产化率,才能最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新技术、新车型的引进,国产化率将一直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挑战,我们要在保持现在国产化率的基础上,力求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朗逸和新宝来这种中德合作的成功将如何继续,下一步有什么产品计划?有没有考虑启用新品牌?
[范安德]:大众汽车集团是最早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国际汽车厂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加强合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建设,尽可能在各个方面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本土车型开发能力。我们希望能为中国消费者开发出更多、更能满足他们需求的车型。
[主持人]:对于新能源汽车,大众在华的计划和方向是什么?
[范安德]:伴随着2018战略的启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能源与动力总成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计划分两步走。首先,我们将继续通过实施发动机小型化战略,采用TSI、TFSI、TDI发动机和DSG变速箱技术,以及大众汽车的BlueMotion 和斯柯达的GreenLine技术,不断降低油耗,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开发面向未来的动力技术,如混合动力、Twin Drive以及电驱动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内燃机。这一发展规划,适用于大众汽车集团所有的在华品牌。
车市判断和预测
[主持人]:去年次贷危机引发美国汽车业的全军覆没,也对多品牌运作提出了质疑?作为多品牌运作较为成功的汽车集团,您认为大众的经验是什么?未来的趋势会怎样?
[范安德]:目前,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共有9大品牌——大众汽车、奥迪、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西亚特、斯柯达、大众汽车商用车和斯堪尼亚。我可以自豪地说,大众汽车集团是唯一成功管理如此多各具特色品牌的汽车企业。作为一个技术导向型的汽车厂商,创新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卓越的研发实力是大众汽车集团的优势。我们将最大限度发挥这些优势。
在未来,全球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会一直持续下去,起码在未来20年还会频繁发生。未来汽车业是用品牌说话的天下,企业间会重组,但是好的品牌应该是永恒的。在企业的兼并重组中,我认为品牌管理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不应该轻易改变品牌的基因特质。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200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大众今年的销量目标是多少?
[范安德]:我认为,2009年的汽车市场一种情况是市场稳定,增量放缓。这是最乐观也是可能性最大的。第二种情况是市场销量小幅下降。这个可能性相对不大。我们将会对两种情况做好充分准备。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很难给出确定的预测,但是我们会充分做好准备,不管哪种情况出现,我们都应至少与市场增长同步,进一步稳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到2010年,我们将努力把市场份额提高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