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物流,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悉数到场。这不仅对提振中国经济起到了直接利好作用,也表明了政府希望全面发展各产业的坚强信心。
不过,具体到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们却看到它细致涵盖到包括新能源汽车鼓励措施、汽车下乡、政府车辆采购、兼并重组和汽车信贷等10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每方面内容都确定了一个牵头部门来执行:比如新能源汽车鼓励措施由财政部牵头;汽车下乡也由财政部牵头;政府车辆采购由国管局牵头;兼并重组由工信部牵头。
对于汽车行业,政策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不过实现的问题我们却不能回避,因为政府表态始终不能代替市场发言。
其一,兼并重组,到底体现的是企业实力还是官方声音?《细则》明确提出,“到2011年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掐指算来,这十家位置似乎已经名花有主。不过,他们是否是市场中的真正强者?
其二,自主品牌,到底是市场期待还是官方期许?近20年来,在引进外资、交换技术、消化吸收、独立自主这条“顺理成章”的道路上,汽车企业总是无功而返。靠自主品牌实现企业赢利是否仍是一个梦想?
其三,新能源车,到底是企业升级的迫切需要还是国家的战略部署?长期以来,企业与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道路上一路砸钱,却屡不见效,不仅企业积极性受损,政府投资也难得见回报。如果只有政府推动这一架引擎,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在多数国人眼中是美好的,但在美国《商业周刊》看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国家。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如何善用政策利好,同时对市场做出科学判断,才是企业真正走向成熟的关键。在此,政府政策的指导意义或许应该大于“规划安排”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