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2009年前几个月的钢材价格走势,企业近期显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
至于前一段时间钢铁价格出现微涨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不是需求所推动。而在价格上涨期间,下游用钢企业采购意愿并不太强,市场交易仍显低迷。
总体来看,2009年全年的钢材价格走势并不见好,虽然国家刺激需求的政策面很积极,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不是短期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在弱势需求的条件下,钢材价格很难有大的走强态势出现。从3月上旬的情况看,钢铁价格下降趋势并没有改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出,2009年前两个月钢铁企业有产量没效益,库存加大,价格下滑,市场供需矛盾加剧,同时,钢铁出口锐减。根据中钢协对25家大中型主要出口企业调查显示,1月份出口有60%左右是来自去年结转合同,今年新签合同很少,预计今年钢材出口量将下降80%,比原先预测的50%要严重得多。中钢协预计,国内大小钢企3月份亏损将呈现加剧趋势。
对处于下游的汽车行业而言,钢材价格波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许会从成本、利润和市场价格这三方面体现出来。在车企的成本方面,首先,由于车企和钢铁企业之间一般采取直供的订购方式,在以前钢铁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双方签订的都是长期协议,即使近年来受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协议的周期大大缩短,但通常也为半年或者一季度一签。这就表明,汽车厂家2009年上半年所用钢材的价格,应该参考2008年下半年的市场价格。
2008年钢材价格先涨后跌,基本呈现“倒U型”走势,全年主要钢材品种全国平均价格为5467元/吨,同比上涨26.67%。但2008年年初到7月价格监测显示,主要钢材品种全国平均价格在6278元/吨,而从7月底到11月底,主要钢材品种全国平均价格就降至4307元/吨,如此看来,车企单车成本将比2008年下半年下降1500-2000元左右。
根据业内人士对2007年年底到2008年11月的钢材价格变化及单车毛利润变化的监测,得出一个大概结论,即整车制造行业单车平均钢材成本下降1089元/吨,行业平均毛利润率将上升1个百分点。
就不同车型而言,对重卡行业毛利率的影响最大,将上升2.7至3.2个百分点,影响最小的是中高档轿车,仅上升0.4至0.6个百分点;经济型轿车所受的影响大约在0.8至1个百分点之间。
关于汽车制造的利润,在自主品牌中,我们选用了吉利和长城作为参考,因为吉利和长城在香港上市,其财务状况相对比较透明。吉利2007年年报显示,2007年全年净利润为3.15亿港元,销售18.15万辆车,单车利润率约为1700元。2008年上半年的半年报显示,吉利销量为10.7万辆,净利达2.61亿港元,单车利润约为2400元。长城汽车的年报则显示, 2007年净利润为8.20亿元,销量为10.78万辆,单车利润合7606元。2008年,长城汽车上半年销量为6.56万辆,净利润为4.5亿元,单车利润合6859元。
对于合资品牌而言,虽然已经历数年降价,但在中国汽车市场仍然拥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如: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兰克鲁兹(Cruze),2008年已经以大宇Lacetti之名在韩国上市。Lacetti在韩国售价为1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49万元),但这款近期在国内已经开始预订的小车,定价却在11-15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国内购买一辆车的价格可以在韩国购买两辆。
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价格日趋一致,就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而言,中国和韩国应相差不大,但韩国的人工成本远高于中国。虽然对合资品牌而言,价格中会有技术转让费存在,一般汽车工业(包括整车和零部件)的技术提成率是产品销售净价的4.5%至6%。即使如此,Lacetti的韩国售价加上技术转让费后,也不会超过6万元人民币。
我们不难算出,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所摄取的是高额利润,因此,钢材价格的变动幅度对合资企业的利润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钢材价格的波动,只要尚处于适度波幅内,对汽车销售价格的升降不起决定作用,整个汽车行业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商品的销售价格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而不是生产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