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观察
□本刊评论员
刚刚过去的5月车市,一直在闹“车荒”,很多车型有价无车,客户排队等提车的现象比比皆是。
今年车市连续五个月环比增长,2-4月份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5月份更是同比激增55%,数字摆在那里,确实说明前5个月市场真的很火爆,基于去年下半年市场出现走下坡的状况以及金融危机的考虑,厂家计划赶不上变化也是情理之中,消费者排队提车的现象也可以理解。
“饥饿营销”也叫“饥饿疗法”,是业内对厂方主动限制产能或供货量,来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车市的“饥饿疗法”据传最早出现在2000年,而近两年“饥饿疗法”在车市上已不多见。
“饥饿营销”成功与否,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否则,厂家就只能是一厢情愿。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无论从产能规模、车型数量还是市场覆盖面上考量,如今的汽车市场竞争已比较充分,有些细分市场甚至呈现出白热化竞争态势。因此,一家或者几家轿车企业希望借助“饥饿营销”,通过调低产量来维持价格稳定,竞争对手就一定会抓住机会,抢占你的市场份额。此外,伴随着汽车企业新产品引入步伐的加快,车型同质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不可替代性更是无从谈起。与此同时,消费者在心态日渐成熟的同时,品牌忠诚度还不高,买一款车要排队、加价,干吗非“一棵树上吊死”?
其实在一些采访中,经销商也在抱怨,厂家供货迟迟不来,眼睁睁的看着客户退订或选择其他品牌,从小的方面,“饥饿营销”如果不成功,损失最大的就是经销商,从大的方面来看,整个市场也许都会被拖累,毕竟现在还是全球经济危机当中,“买车还要排那么久的队,那干脆就先不买”,这样的心理,会不会是对市场的一种打击呢?当然,营销战略是企业最核心的机密,企业是否在主观上对“饥饿营销”抱有侥幸心理,抑或是仅仅希望借此“喘口气”,笔者不得而知。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在完全竞争的轿车市场,如果不在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而是长期寄希望于吊消费者胃口,那肯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