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马入围中央国家机关采购名单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有人甚至上升到民族层面来说明国货的重要性,并再次举出如韩国日本只用国货的范例。
政府大力推广使用本土品牌,是否就会引起社会效应,对民众有带动力呢?此说法也是存疑的。
其实,这件事情背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公车采购究竟有没有真正约束力?宝马可以买,那政府什么时候还可以买跑车呢?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长安福特沃尔沃和北京奔驰等国产豪华车主力车型都已经在加长和增配上下功夫。任由这些加长车垄断高端公务车市场,只会助长公务车“隐性奢华”之风。近些年来,我国公车采购所花费的资金几乎是呈直线上升趋势的。2003年,政府公务用车采购金额为350亿元,2004为500亿元,2005年为600亿元,2006年达到700亿元,而2007和2008年的公务用车采购金额估计均将突破800亿元。高额的行政成本可见一般,这才是民众情绪的真正来源,宝马只是公车奢侈消费的替罪羊罢了。
尽管政府举出很多措施约束公车消费的行为,比如推行公务用车一车一卡加油和单车核算制度,实行公务用车耗油和运行费用统计通报制度,按季度向中央国家机关通报。甚至还有如出京执行公务的一律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大型会议和集体活动尽量租用社会车辆的规定。不过这些自我的约束效果有多少,社会向来都是没法监督只能想象的。如何做到公务车采购和消费的透明、公开,这才是政府最应该向民众交待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