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朱伟华老师的《被市场公关人掌控的汽车媒体生态其实很脆弱》一文在圈内流传甚广,此文讨论了一个大家都知道、却不愿意去深究的问题:当下,汽车媒体现在的生存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媒体与车企公关、市场之间的非常态关系。
文中称:“在汽车媒体生态系统中,掌握整个生态系统价值链的不是媒体人,而是为数不多的一群汽车厂商市场、公关人,他们的需求驱动整个汽车媒体系统生产和创新。当某个市场公关人认为媒体应该做对比测试,结果很快所有专业媒体就开始对比测试,当市场公关人认为你们的对比测试不能说产品不足,结果所有专业媒体的对比测试就只说优点,缺点也是相对的优点。那些试图自己买车独立测试的媒体最终自娱自乐之后关门大吉。”
这说出了部分真相,但并不是全部,至少,笔者并不那么悲观。的确,在经过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汽车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一位2000年入行的记者说,他刚入行的时候,国内汽车媒体的人数还很少,可能不及现在的二十分之一。现在,基本上所有的都市报、财经类媒体都有汽车版面,更不用说各种专业类的汽车杂志、报纸和网站。
这么多的汽车媒体中,有超过80%的汽车版面是为广告而生。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钱景”可观。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相对萧条后,汽车广告也成了很多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要靠广告生存,只是,获取广告的手法千差万别而已。
有的媒体以公信力来赢得广告,有的媒体以软文合作还获得广告,还有的媒体以负面新闻和威逼利诱来要求广告……由于媒体本身所携带的传播属性,因此,无论是那种方式,对于企业来说都不能装作视而不见。因此,久而久之,无良的汽车媒体越来越多,良莠难分,即便是金子,也很难从沙堆里让人一眼辨识。
这也是这些年来汽车媒体口碑越来越差的原因。然而,汽车媒体生态只是汽车市场生态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是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让这么多的汽车媒体得以生存的空间。尽管这两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进入调整期,但相对于国外很多负增长的市场来说,中国市场庞大的基数和增幅已经足以让跨国公司激动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就催生了独特的汽车企业、公关公司和媒体之间的畸形关系,但这并不是本文想讨论的重点。作为汽车产业链条的一环,我们不能改变整个生态链,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以前每次去国外参加国际车展或者跨国车企的年会时,都会有些许自卑——国外同行基本都是男的,而且年纪都很大。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媒体女性偏多,而且都很年轻。这种自卑在今年年初跟着宝马中国参加宝马全球年会彻底改变。在一个多小时对宝马集团董事的采访中,中国媒体的提问最积极,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同样让国外同行侧目。
在与汽车行业有关的新闻中,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与企业和行业相关的产经新闻,这包括行业动态、企业人事和市场表现等等;二是与车本身有关的,包括新车试驾、对比测评等。在国外,由于市场已经进入瓶颈期,因此并没有那么多非专业性汽车媒体,也没有那么多的产经新闻。而中国由于市场的特殊性,无论是都市类媒体、还是财经媒体,还是电视台、电台、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消费人群,也能在这种多而无序的媒体丛林中生存下来。
但这样的情况必然需要面临转型和变革。与汽车企业的竞争逐渐加剧一样,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今后,随着车企利润的逐渐减少,公关和广告的投放力度也将减少,一些非主流的仅靠软文度日的媒体将首先被清洗出局;而在生存下来的媒体中,目标群体也会分化,各个媒体将针对自己有效的目标受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部分媒体都面向所有消费者。“分众”的概念也将成为汽车媒体的方向。
就像车企的洗牌一样,汽车媒体的洗牌也将是个缓慢的过程。新入局者,注定日子不太好过,但也并非没有机会。在年销2000万辆的市场上,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但前提是,第一你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做给谁看;第二,要有自己的理念和坚守,而不是随波逐流,急功近利。历史已经证明并还在证明,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那些还继续准备在这个行业里混饭吃的媒体同行,可以洗洗睡了。
(本文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