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人物访谈

黄刚:合资沃尔沃支持东风商用车全球发展

2013年05月29日21:20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葛帮宁 崔娜

  搜狐汽车:您提到未来十年又是一个新格局,因为时代不同,未来合资企业到底是什么情况?

  童东城:未来东风有限框架里,东风商用车已剥离出来,通过回购股份我们重新IPO。东风商用车的情况大家都比较了解,第一,我们是55对45的股权,我认为所谓以市场换技术时代已经过去,尽管我们乘用车还比较落后,但比20年前已大有进步。我们现在差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但站在商用车角度,我们已走到另一个层面,这从东风沃尔沃的合资就能看出端倪。我们坚持东风品牌;技术以我为主,吸收别人;市场面向全球。如果东风是保守文化,是不兼容文化,可能就没有今天。

  黄刚:东风沃尔沃合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是双方共同把东风品牌打造成全球化品牌。我们的初衷和愿景都是这样,不是简单地卖车,不只是合资,不只是管理方式方法的导入,而是运用双方经验、技术、资源,在全球支持东风商用车发展。

  搜狐汽车:再回过头去看,这十年中有没有感到遗憾的地方?

  童东城:要说遗憾,可能是跟各位交流太少,否则你们就不会问我这样的问题。这十年除双方努力外,我们还得益于供应商、经销商,得益于相关建设和媒体的关注。可以说,我们每前进一步或者每有一个变化,媒体对东风有限发展都是正能量注入。尽管也有个别现象,但很快就会以正能量将其覆盖。

  黄刚:这十年东风商用车也不是完美的十年,我们有很多进步,有很多成绩,但也有很多挑战和课题。比如我们现在做到中国领先,但全球化程度还不够,在全球化进程方面我们的步伐迈得不够大,这是遗憾,但也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东风商用车规模做得比较大,增长也不错,但跟国际公司对比,我们还不够强,我们的技术能力、收益能力、盈利能力还有差距。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遗憾,东风商用车诞生于计划体制,具有国有企业背景,通过合资和市场化转型,再通过国际合作现代化、国际化道路转型,但我们转型还不够彻底。打个比方,我们的身体大部分走出来了,可能还有一小部分没出壳,还在壳里面。

  这条路很漫长,十年对我们来说还不够充分。在新体制下,我们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更高些。刚才谈了很多管理上的进步,进步意味着原来不够进步,所以我们要不断超越自己。未来这条路要继续走。

  搜狐汽车:根据您的从业经验或者直觉判断,下一个五年或者十年发生在汽车行业里最大的变革是什么?

  童东城:未来五年或者十年,中国汽车业可能也会类似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所走之路,这是必然要完成的阶段。现在市场散、慢、水平不高,不能说水平差,必须要经历新的重组,这种重组是市场带来的必然结果。只有重组才有规模,只有重组才有进步,只有重组才有创新。这就是我的判断。

  搜狐汽车:也就是说,中国未来可能会出现两三家全球性汽车公司。在您看来,这条路有多长?

  童东城:一方面要看市场化程度,我们现在很多资源并没有市场化;另一方面要看国家指导性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决定企业能否发展得更快,如果宏观经济不好,像前两年微增长徘徊或者负增长,这对创新非常不利。

  搜狐汽车:东风日产合资案例,对东风日产股东双方的意义何在?对中国汽车产业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童东城:其意义在于合作双方必须创造高于对方的最高价值,于此,它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东风日产最重要的意义是开放包容,你有没有哥哥弟弟,对方有没有哥哥弟弟……这样就和谐了。

  原则和立场很重要,就是共同把这个家庭打造成这个家族中最优秀的家庭。东风有限在协议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益最大化是我们共同推动的目标,这就锁定了合资企业文化都围绕这一条展开。

  在我看来,一个企业的好坏与这个企业的文化有关系。一个企业的文化怎样,领导者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企业领导者可以决定这个企业的文化走向,一个企业的文化走向可以决定这个企业的思维走向,其他都是次要的。思维决定他用人是一种开放心态,还是包容心态,所以从饶斌同志起,他给东风汽车的定位就是开放文化和包容思维。后来是苗圩同志和徐平同志,这就是东风文化的一部分。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崔娜)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