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李安定: 汽车再造中国人的现代行走文化

2013年07月18日07:21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李安定

  给我讲过这段历史的老人,大都不在了,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却仿佛一部黑白纪录片印在我的脑海里。

  1953年7月15日,长春西郊。在关东军残杀抗日志士的细菌部队废墟上,英姿勃勃的饶斌把第一锨黑土抛向奠基石。石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题字: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后来,这一天被公认为中国汽车创立的日子。

  那是新中国建设史中最纯洁、最忘我、也最有成效的年代。在零下30℃的严寒中,铁道部调来8台蒸汽机车,铺设管线用高温蒸汽供暖,十大厂房全面铺开,设备安装、试车、调试,交叉进行。厂区交响着歌声、笑声、读书声、机器隆隆声、义务劳动的号子声。

  “出汽车,出人才”成为一汽建设的双重使命。从各地送来数千名干部,一些年轻有为的“县太爷”在这里只是一个科员。这是一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学院,厂长饶斌是院长也是学生。他请专家做老师,用每天后半夜的时间,啃下十几门企业管理、汽车工程课程。30年后,许多在各地担任领导职务的厂长、省长、部长,履历表中都有在一汽那一段“淬火”的经历。

  为了使中国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成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卡车厂,苏联把王牌产品“吉斯”牌四吨汽车在长春复制出来,设计规模年产3万辆。

  1957年7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个不带酸涩的甜美日子。中国人第一次以现代工业化的手段,在生产线上造出第一辆卡车解放CA10。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曾先后站在这条生产线的终端,曾经用脚板进行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他们,满意地笑了。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再回首,中国已经从一个造不出一辆汽车的穷国,变成年产汽车2000万辆、超越美国的全球第一汽车大国。对比股市楼市,也让汽车业成为中国最全球化、最市场化、最良性发展的支柱产业。尽管众说纷纭,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必将写进历史:汽车,正在再造中国人的现代行走文化。

(责任编辑:黄远萍)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