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动汽车商业化普及仍遥遥无期,但欲染指电动车供电产业的狼烟早已燃起。在传统燃油汽车上我们已经知道车用能源供应企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汽车产业与市场的走向和服务业的生态,比如,“两桶油”就是不好好搞汽柴油产量的平衡,人为制造柴油供应短缺,时常搞得商用车用户加油困难;同时绑架政府不好好搞低硫高标号的优质柴油,活生生让环保部门对实施柴油发动机高标准排放的政策措施泡汤;也让更节能减排的清洁柴油轿车发动机在华普及应用梦断。不管汽车是用油、用气、用电,小命还都是握在能源供应企业的手掌中。因此,针对未来可能对传统燃油汽车改朝换代的的电动汽车,能源供应企业未雨绸缪去抢占行业制高点显得十分必要。可是,供电服务模式的争夺战要比燃油服务模式更复杂。
1、电网巨头与石油巨头的较量
一旦电动车的技术瓶颈获得突破,成本大幅下降,电动汽车逐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的趋势不可阻挡,石油业在车用油市场的逐步萎缩必然回天乏力的。问题不在于石油与电能两种能源在汽车应用中的逐步取代和切换,而是在能源供应的服务网络上的争斗,石油巨头的传统市场优势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庞大完善的服务网络,当未来电动车普及势头不可遏制时,石油巨头的最后一道市场防线就是凭借其强大的服务网络来继续维持对电动车的供能服务市场。逻辑上看,石油巨头的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可以逐步改装成车用供电站,象其他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那样成为电网的正常下游客户。问题是电网企业是否在电动车供电市场服务链中甘心成为普通的、带批发性质的供电企业?拱手继续让石油巨头掌控车用供电的巨大的服务终端的“零售市场”?如果电网巨头想乘机改朝换代把石油巨头踢出电动车供电零售市场,那么电网巨头有多大能耐能盘下原有的石油巨头的加油站系统?或者重建一整套比加油站网络更复杂的集中式供电站加上分散式的充电桩柱?未来这场两类巨头的殊死较量不可避免。现在无法推断孰胜孰负或者最后谁能让步达成商业妥协。
2、电池巨头与汽车巨头的较量
当汽车类型进入到电动汽车阶段,电池供应商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传统燃油汽车时代,几乎所有的大车企都牢牢掌控着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和生产,而到了电动汽车时代,汽车企业必然有心无力去掌控电池的技术研发与生产(比亚迪是行业特例),转而形成与电池巨头联盟合作的模式。随着电池巨头的地位提升,其行业野心也不免膨胀,不会满足充当象传统的蓄电池供应商那样的普通供应商的角色,有些电池巨头必然会图谋上位,“反客为主”使汽车企业就范,至少能与车企平分秋色,进一步的话还能凌驾于车企之上,让汽车成为只有装了特定技术标准的电池才能行驶的工具。要达到那种野心的话,电池巨头就必然采用换电模式来迫使车企就范,由电池巨头来给车企制定电池性能标准和在车内布置的标准以及日常换电服务的标准。这样一来,车用电池让汽车变成一具“行尸走肉”而已。由于商用车尺寸与空间的特殊性,可以让电池巨头的阳谋得逞;而乘用车企业必将竭力阻断电池巨头“反客为主”的念头,让电动汽车普遍应用充电模式,由车企对电池巨头提出供货标准,削弱电池巨头对车企的掌控力。未来这场围绕着电池地位的争斗必然会互缠互斗一阵才决出胜负。在电池巨头、电网巨头和车企“三国志”游戏中,若车企能与电网巨头结盟就能与电池巨头拼抢中稳占上风。
3、电池巨头与电网巨头的较量
电池巨头的野心若继续扩大,必然会考虑到能够插足到供电的终端服务网络,凭借自己的电池产品、技术标准,加上换电模式和可能的融资能力,拉长电池的产业链,从电池生产、供电站运营和对电动车换电的供电服务,可以打形成一条完整价值链的如意算盘。障碍就是能否让电网巨头甘愿做绿叶,只充当普通性质的电网供电者,听任电池巨头自建终端服务网络,连肉带汤都喝完。退一步看,电池巨头如果能与电网巨头结盟,以换电模式来共沾电动车终端服务的利润,共同迫使车企在电动车产业链中处于下风。
在未来的电动车产业链和服务市场制高点战略性的争夺战中,“四国三边”的博弈关系会越演越烈,直道决出“零和游戏”的胜负或者达成市场瓜分的妥协。商战上的合纵连横必定精彩纷呈。不管怎样,这场混战的关键因素在于电池巨头自身实力的变迁,当车用动力电池的成本大幅下降和性能大幅上升,电池行业在汽车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基础才真正形成,只有辅以高超的商业手腕才能在多变博弈关系中上位。
不管怎样,电动车的消费者千万不要对供电价格抱有天真幻想,以为未来也都会象当下一样,每公里的耗电成本仅是耗油成本的1 /4。当电动车真的大行其道的日子到来时,消费者还是一样“逃出狼窝,掉入虎穴”,电价的咽喉还是由电网巨头把扼着,消费者无处逃循,只能就范于供电站的计价表。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