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予墨:车联网尚未成熟 自主勿当噱头来做

2013年11月06日11:14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予墨

  车联网成为当下汽车行业的热门词汇,业界也将新能源和车联网这两个方向看做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大趋势。媒体们也开始讨论,自主品牌是否能够在车联网的大潮中,实现“弯道超车”了。那么,当前车联网是否已经是一个逐渐成熟的机遇?自主品牌是否又能够在这方面有更多作为呢?

  车联网的概念提出,不是近年才有的。通用在1997年便推出了安吉星,正式掀起了车联网历史。随后在2000年左右,日产丰田本田现代沃尔沃奔驰等品牌陆续跟进,纷纷进入市场。在中国市场,通用、丰田日产福特宝马等品牌,也在不断加大车联网的相关技术投入,推出新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而自主品牌这几年也不断加大在车联网领域的投入,与合资品牌相抗衡。

  车联网技术随着全球IT产业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能力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几年前,类似于通用的安吉星、丰田的G-book这样单车与厂家的服务器终端之间的连接,就可以称之为车联网。而今天,车与服务器、车与车之间的互通互联,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车联网。今年前,车联网的功能仅限于服务器向单车提供服务,而将来,车联网的服务是互动的,服务器能够为单车提供服务,单车也能够为服务器提供服务,单车之间的互通,也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服务。

  所以,当通讯技术达到一定阶段时,我们的车联网技术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目前,移动终端的通讯技术以及达到一定阶段,但对于汽车而言,要想达到类似的水平,仍然有很多的瓶颈需要解决。比如,汽车产品的移动终端需要在高热、高寒、高速以及高频振动的情况下工作,如何能够保证通讯的质量稳定性,现阶段就还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还有成本问题,车联网要想达到普及的高度,就必须要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消费者就很难为这种新技术买单;另外,与车联网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建设所需要的巨额投入,也是通讯公司和政府需要支付的。

  所以笔者认为,当前在我国车联网仍然还是在一个初级阶段。和新能源汽车一样,我们仍然需要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才有可能真正迎来车联网时代。

  车联网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也并非说我们的自主品牌现阶段在这方面就不用关注。相反的,必须要对车联网的发展保持高度关注,有条件的在这一方面也应该下大力气从现阶段就开始研发工作。但是,我认为自主品牌必须要认清楚两大点:

  第一,车联网只是汽车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汽车产品发展这么多年,虽然新概念很多,但消费者对乘用车的根本利益诉求并没有改变——优异的驾乘感受。而优异的驾乘感受包括很多决定因素,车辆的经济性、舒适性、动力性、安全性,质量稳定性,销售的服务态度,维修水平的高低等等,当然也包括现在日益丰富的各种电子设备,还有我们今天讨论的车联网。所以,自主品牌必须要认识清楚,车联网不可忽视,但影响汽车驾乘感受的其他因素同样依然重要。

  苹果之所以在全球风靡,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观设计的漂亮,还因为它的系统非常先进和稳定,产品的通讯、应用和各种工具都非常稳定、好用。也就是说,它的综合性能很强,所以虽然售价很高,但依然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对汽车产品同样如此,车联网就像是手机的3G网络一样,即使具备这样的功能,但在其他方面不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产品同样不会被消费者认可。

  第二,对车联网的概念不要滥用,在没有超越竞争对手之前,这张牌不适宜打出来。笔者认为,国外的营销理念传到中国来,在很多方面都走错了方向。营销很多时候变成了推销、传销、甚至是骗销。在我们汽车领域,夸大宣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看似能够吸引眼球,但消费者早已麻木了。即使是真的好技术好产品,现在也都不敢相信了。

  所以,自主品牌在车联网这一新技术方面,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把车联网当成一次可以吸引眼球的噱头来做,那只会得不偿失。因为这样会再次引来消费者的不满,并因此而对整个汽车品牌、对车联网技术再次失去信心。只有当自己的产品在行业内确实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竞争力,这张牌才适宜打出来。有一天,某个自主品牌的车联网技术像苹果那样一鸣惊人,那必然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骄傲。

  总而言之,我认为车联网技术当前还并未处在普及阶段,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成本问题和基础设施问题需要解决。而对自主品牌来说,车联网是其向上突破的一个方向,但自主品牌也不应该将宝全部押在车联网技术上,其他影响汽车驾乘感受的因素,也必须在自己的提高选择项里。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车联网技术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要打好基础,争取在此方面不落后于人,有条件要超越于人。而在其他驾乘感受方面,我们现在还落后于人,更应该下大力气提升,争取追上别人。汽车产品是一个需要靠综合能力打天下的产品,只有单一的核心卖点,并不能让消费者买单。只有对比之下没有短板,又有吸引人的优势,我们的产品才能成为消费者的选择。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翟赫)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