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堵到治污
从治堵到治污,兰州限行目的的侧重点在逐渐变化。
兰州市民孙艳(化名)的家就安在兰州七里河区五星坪社区,社区紧挨兰州汽车南站,北临兰阿铁路专用线,出行干道为兰州市兰新铁路以南市区唯一一条东西大通道——南山路。这一区域正是“堵”城兰州的缩影。
“以前的南山路很窄,像一条乡村公路。一旦兰阿铁路过车,截住车流,再碰上早晚高峰,那就惨咯!去年有一次,我晚上下班打车回家,正好撞见这种情况。我和出租车司机开始在车里听广播,听完新闻联播,听焦点访谈,听完焦点访谈又过了一个小时,才算到家。”孙艳说。
这并非个案,每一位受访的兰州市民在与经济观察报记者谈及此话题时,开口就是:“那叫一个堵噢!”
兰州“堵”忧的成因非常复杂。两山(南山、北山)夹一沟(黄河)的特殊地形使得快速发展的城市就像一个被束缚在盒子里的气球,不断膨胀却又动弹不得。两山之间的这块盆地东西长40多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0公里,最窄处仅两三公里。
据兰州市公安局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20日,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4805辆,相比2009年同期的324910辆增加近一倍。
除却这些,兰州市城市规划领域专家还将问题症结指向当地滞后的交通设施。
兰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出具的报告称,兰州市区道路规划总长度为864.73公里,面积26.18平方公里;已建成规划道路335.64公里,面积10.28平方公里,仅占规划总长度的39%;人均道路面积为6.23平方米,道路用地率为7.77%,与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用地率15%-20% 的规定有很大差距。
交通问题尚未解决,治污重任接踵而至。
“兰州的大气污染有多严重,我们自己的体会最深刻。”甘肃省委宣传部一位官员为经济观察报记者讲述了有关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三运三晕”的典故。
“2011年12月,王书记来兰州上任甘肃省委书记。他走出中川机场,满眼都是黄土坡,扬尘到处都是,差点晕了过去。后来,他坐车驶入兰州城的高速路口收费站时,被堵了一小时进不去城,晕得不行;住下之后,因为低气压和严重的空气污染,他又差点喘不过气。”这位甘肃省委宣传部官员透露,王三运自称抵达兰州首日为“三运三晕”,并以此向兰州市负责人“讨要说法”。
甘肃日报社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证实,王三运在该报社视察时谈到,自己在甘肃省委上班第一天,就让当时的兰州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吃了闭门羹,“连门都没让他们进”。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