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垄断
顾名思义,逛4S店不像逛超市,固定品牌的经销商必须从统一渠道提车,而大多数消费者买车首选的依旧是品牌4S店。2004年出台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了进口车相关渠道的管理办法,这使得汽车品牌厂商在定价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卖多少钱,厂商说了算,谁让你只能从人家手里拿车呢,下级经销商也逐渐沦为厂商的赚钱工具。
●雁过拔毛
一辆进口车从到岸再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很多复杂的程序,不少经销商通过加价等形式“雁过拔毛”,再加上厂商有了定价的主导权,最终到普通消费者手里,面对翻了数倍的价格,就只能呵呵了。
●罚款难除病根
8月,国家工商总局宣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这一政策的推出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已经执行10年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有可能会被取消,即便如此,已经取得授权的经销商拿货也必须跟厂商打交道,渠道垄断形式也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目前的汽车行业反垄断已经开出了数张罚单,不少豪车也是纷纷降价以作响应,但是此次反垄断风暴过后,车价又是否会反弹呢?仅靠单纯的罚款来限制垄断,那句歌词怎么唱来着?“没那么简单”!
结语:进口大牌车巧妙的在车型设计、定位以及推广上做足了文章,缺少竞争对手的它们在火爆的国内市场平步青云,再加上渠道垄断,肆意定价,可怜的中国消费者对豪车望眼欲穿,被迫接受着高昂的售价,这既是市场供求的矛盾,又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之路,但是除了骂街,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有钱,打死也不买吗?呵呵……(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