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矛盾暴发开始,网络上就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日系车的传言,有些传言宣传的有理有据,最终的目的是让网友们“珍惜生命,远离日系车”。今天,我们撇开民族矛盾不谈,来看看这样的传言都有哪些?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假的?需要说明的是,小编并不是在为日系车开脱和洗白,只是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或真或假的传言中跳出来,以理智的心态对待中日矛盾问题,“我不买日系车,是因为我不喜欢日本”这个理由其实就己经足够了,实在没有必要再歪曲事实来欺骗别人、欺骗自已,一个民族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
传言一:日本把一流产品留给自己,二流产品出口欧美,三流产品出口中国?
这个传言由来以久,其涉及的行业从汽车到电子再到化妆品。看似攻击日本人,实则在贬低中国人的智商。作为一个商家,在如今全球互联、信息透明的时代,你会去干这种事情吗?尤其是像汽车这种绝对依靠口碑和信誉来建立品牌的商品,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品牌的影响是致命的。中国如今己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时期,更是成为各国车企的必争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住市场,而不是砸自已家的招牌,更不用说现在大部分的日系品牌车型都是国内合资生产的。
对于如何产生这样的言论,分析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过去中国还依赖纯进口汽车的时候,当时的日本厂商从中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考虑,其进口车型更愿意选择较低配置的版本,这个其实其他品牌也一样,并非是日系车独有,但是被一些人误导产生了日系车配置低的错觉。
二是目前大部分日系车都是在国内合资生产的,依照中国的国情,合资厂商选择的配置和国外会有所不同,一句话的解释就是——需求决定产品。比如美国人对车的使用更倾向于实用性,其内饰及配置上更加的简洁。同时,由于路况较好,美国市场对于大排量的发动机需求很高,在发动机配置上也要高于国内。而在欧洲,大部分都是柴油发动机和手动挡汽车,和美国人一样,欧洲人对于内饰和配置的要求不高,对他们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代步工具而己。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人对于配置有着非常执着的要求,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国内汽车售价比国外高出很多,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汽车是一件奢侈品,在同等配置的情况下,自然会要求加装的配置越多越好;另一部分估计就是面子作祟,真皮座椅、天窗、倒车雷达、导航、无钥匙启动……听着就让人感觉倍儿爽!
传言二:日系车为了降低成本,不加装防撞梁
对于防撞梁,一直是很多人心里的一根刺。为什么大部分的日系车都不加装防撞梁?仅仅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吗?
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防撞梁。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网站上的解释:防撞梁是由钢、铝、橡胶或塑料制成,安装在乘用车前部和后部的一块屏障。当发生低速碰撞时,防撞梁系统吸收震动,防止或减少汽车的损害。有些防撞梁采用能量吸收器或支架等都是用泡沫缓冲材料制成的。
对于安装防撞梁的目的,NHTSA也解释到:汽车防撞梁主要是为了防止或减少汽车在低速碰撞下对乘用车前部和后部的物理损坏,它主要是保护引擎罩、行李箱、进气格栅、油箱、排气管和水箱,而不是为了防止或减轻车内乘客的损伤。
上面这两段话有几个重点需要注意:一是防撞梁只有在低速碰撞时才有作用,对于这个低速的标准,美国防撞梁保护法规规定是车辆以2.5英里/小时,也就是4公里/小时撞击障碍物;二是,防撞梁是减少汽车的损害,它保护的是车而不是人;三是,防撞梁有的是使用泡沫缓冲材料,因此也并非是使用越厚越硬的钢材才有作用。
其实这些来解释防撞梁的疑虑己经足够了。防撞梁就是在一个极低的速度情况下发生碰撞时,能尽量保护车子不受损害,从而让你在维修的时候少掏点钱。而在高速行驶时,防撞梁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更不用说能保护车上的乘客不受到伤害。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防撞梁是否有用?新车评网总编辑颜宇鹏也说到,防撞梁起到的作用一是可以减少低速碰撞下的维修费用;二是在一些偏置碰撞中,只撞击一侧车头时,防撞梁可以把一部分的力弹到另一侧车头上,从而达到吸能的作用。
但同一款车是否装了防撞梁就比没装的好呢?其实不然。汽车在设计的时候有的是按照有防撞梁来设计的,有的是按照没有防撞梁来设计的,这后面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去加装防撞梁,有可能会在撞击时改变车身的受力点,且可能会影响到缓冲区的作用。那为什么同一款车型,在美国有防撞梁而中国没有?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对于防撞梁有法规上的硬性规定,而且加装防撞梁之后,在美国的低速碰撞实验中会有加分,而中国却并没有这样的法规,从厂商角度来说,加与不加都没区别,那当然是不加更节省成本。
当然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或许是迫于舆论的压力,越来越多日系换代改款的车型都开始加装防撞梁,所以大家可以不必再太过于纠结加与不加这个问题了。
传言三:日系车车身轻,一撞就碎。
一直以来,对于日系车和德系车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日系车车身轻薄,一撞就碎;德系车铁皮够厚,经撞安全。为此,许多人还争相拿出车祸现场照片进行佐证:你看前面的德系车没什么损伤,后面的日系车却撞得惨不忍睹,你还敢买日系车吗?
网友的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从我们固有的观念来看,当然是越厚的墙壁越安全。而汽车却并非如此。
现代所有汽车的设计理念都是:乘客舱要坚固耐撞、吸能区要尽量吸能。那么在汽车发生撞击时,是靠什么来保证驾驶舱不变形以及车内人员的安全?不是汽车外面那层铁皮,而是靠A柱、B柱、C柱以及驾驶室上下钢梁。这些是用高强度钢材制造的,其强度的大小才是决定驾驶舱的抗撞击性。
而铁皮起的却是吸能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碰撞中,通过铁皮的缓冲,从而能够尽量分散能量,减少能量对车内人员的直接冲击。从技术的角度而言,钢板越薄、车身越轻,就能够在碰撞中有效的吸收能量,也能在紧急情况下缩短刹车距离,从而达到更高的安全水平。
而人们对于汽车是否安全也有一个误区,许多人往往认为在车祸中,车身受损最大的那个是最不安全的,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一辆车的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项。主动安全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配置,如:氙气大灯、无骨雨刷、ABS EBD、ESP、预碰撞控制系统、LED日间行车灯、高位刹车灯等等;被动安全就是事故不可避免发生,尽可能减少事故伤害和损失的配置,如高刚性车身,前后防撞钢梁、车门内防撞钢梁、气囊(SRS)、安全带等。在现代汽车碰撞标准里,衡量一辆车的安全标准是看主动安全配备是否齐全,其次就是被动安全对于发生碰撞后车里乘员的保护。
目前我国的法规是检验驾驶员、副驾驶员的头部伤害、胸部伤害和大腿所承受的力,这几方面的指标达到要求,车辆就可以通过认证。被动安全是个系统工程,从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包括到所用钢材的厚度、强度、刚度,以保证受到多大力时该变形的部位要变形,不该变形的部位就要保证相应的驾乘空间。甚至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机柱、玻璃、座椅等等都是要考虑的内容。
因此衡量一辆车是否安全,是要看在发生撞击时,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来评判的。如果一辆车能够通过牺牲自已的外观来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这就是一款好车。随着汽车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汽车的轻量化、低重心是一个发展趋势。
所以,车皮的厚薄的汽车安全的关系,真的不是你想象的样子。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