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2015:看似不可能的交易孕育了长期的承诺
来自遥远的瑞典的一家商用车制造商,如何会早在 1965 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客户相信其产品,相信其服务人员,这便是答案。
早在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后一年,瑞典便成为了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首个西方国家。瑞典并未参加二战且工业结构完整,为瑞典公司进入新市场创造了领先机会。
【1980年发布的全新斯堪尼亚T112卡车,中国林业部采购了158辆】
中国通过进出口公司进行国家控制型贸易的政策阻止与最终客户直接联系,这一政策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才完全放开。这令瑞典公司不敢贸然过早进入中国,因为在他们的理念中,在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前,确保向终端用户直接提供专业售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通过专业进出口公司进行交易无法实现这一点。
1965-1985:具有竞争力的木材运输卡车
在 1965 年,由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代表的中国林业部联系到了斯堪尼亚和其它欧洲制造商,准备从每家采购一些木材运输卡车进行测试,几年后根据结果再进行批量采购。斯堪尼亚向中国林业部提供了 10 辆木材运输卡车,以便在内蒙古条件恶劣的林区和四川高原地区进行测试。
【200辆斯堪尼亚L110-4x2自卸卡车中的部分车辆于1970年抵达坦桑尼亚(为方便海运进行了防锈保护)】
经过使用,这些车辆完全超出预期,因而声名远播。因此,在 1968 年,中国为其在非洲的首个对外援助项目采购了 200 辆斯堪尼亚自卸卡车。这些卡车于 1970 年交付,在坦赞铁路建设工程中服役了六年,然后运回中国进一步投入运行。
1972 年,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再次联系斯堪尼亚,购买了 500 辆卡车,这批卡车于 1975 年交付。
尽管国家贸易阻止了正常的售后支持,这批新的卡车同样表现出色。经过林业部的努力,中国和瑞典的斯堪尼亚员工还是提供了部分技术支持,包括技术培训和邀请现代林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瑞典专家开展研讨会。林业部组织将维修手册译成了中文,并找到了保持卡车正常运行的实用方法。
1983 年,斯堪尼亚受托交付另外一批 158 辆新一代的卡车。
1985-1989:立足与发展
考虑到中国对斯堪尼亚产品的兴趣以及中国运行的斯堪尼亚车辆数量,斯堪尼亚决定正式涉足中国。务实的治国理政是中国这个时期的特征,一切皆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经济改革包括开放自由贸易区在内,集装箱运输在深圳、珠海和厦门开始迅速发展。
斯堪尼亚于 1985 年在北京设立了联络办事处,并开始成功地与全国的运输业运营商建立了业务关系。
1990-2003:回归正常业务斯堪尼亚指定 Forefront International 代理斯堪尼亚在中国的业务。凭借瑞典专家的重点支持,他们在沿海地区建立了经销商和售后服务维修中心。
1982 年,斯堪尼亚开始在台湾和香港销售,到 20 世纪 90 年代,斯堪尼亚在卡车和豪华客车领域建立了牢固的市场地位。香港回归后,往返于香港的交通运输量快速增长。很多斯堪尼亚卡车当时往返于中国沿海的道路,无论是本地集装箱运输,还是长途运输,许多此类公司均由台湾和香港公司投资运营。
2004-2015:全速发展
世纪交替之际的诸多事件,如沃尔沃试图收购斯堪尼亚被驳回以及中国的商业发展,让斯堪尼亚对其中国战略进行了根本性的重新审视。战略审视的结果带来了协调一致的重新崛起,斯堪尼亚进行了大量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投资,并最终成立了本行业的首家外资子公司——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
凭借斯堪尼亚中国战略办公室这一全新战略部门的支持,斯堪尼亚在处理政府关系事务、社会事务和游说方面颇为成功。斯堪尼亚积极参与了现代中国运输体系的形成过程,以实现更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
斯堪尼亚是怎么做的?
但问题仍然存在:这个相对较小的制造商是如何在这个政治和贸易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国家不断变化的环境里生存并适应的?
答案就隐藏在斯堪尼亚简单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极短的决策流程中:斯堪尼亚虽然是一家大型的全球性公司,但其工作方式仍然像小公司一样灵活。尽管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产量已经增长超过八倍以上,这一方式仍然未变。
斯堪尼亚是如何成为全球性企业以及在中国成为重要行业领导者的?
尽管公司的成立时间可追溯至 1891 年,但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二战结束后,斯堪尼亚才开始逐渐涉足瑞典之外的市场。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