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车迷频道 > 技术

轻量化意味着不安全? 是谁误导了消费者?

2015年05月07日00:01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师晓飞
第1页 :车轻不等于偷工减料 轻量化材料是重点

  在我国,日本车甚至是国产车通常会给人留下"不安全"的印象,虽然几乎找不到统计数据支持这一观点,但人们总是津津乐道的从网上搜来很多血淋淋的车祸图片来进行抨击。不错,在大部分情况下,日系家用车型在驾驶厚重感甚至是"关门厚重感"方面不如德系、美系车型做的出色,容易给人带来发轻发飘的印象。但仅凭这些就咬定一辆车的安全性与否,未免就太看不起那些设计师了。

  车轻不等于偷工减料 轻量化材料是重点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普通汽车领域,所谓轻量化,就是给汽车"减重",同时提高它的"健康水平"—操控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资料表明,汽车减轻100公斤,每百公里可节约燃油0.25升至0.5升,敏捷的车身能够在提供充沛动力的同时,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碳排量。

安全并非钢板薄厚的事! 德/日系车吸能论

  对人类来说,瘦得过头可是会生病的,但对车辆来说,车身的重量却是愈轻愈好。过去轻量化是赛车跟高性能跑车的专利,主要原因在于轻量化材料的造价向来十分高昂,使用这些材料会让一般市售车的价格变得过于高昂,不利于销售。但随着制造工艺日益先进,这些高性能材料的价格变得较过去来得低廉,让车厂能把过去专属于高性能车款的材料,运用在一般车辆上。

安全并非钢板薄厚的事! 德/日系车吸能论

  目前国内碰撞实验的方法主要是正面碰撞墙壁,而国外侧面碰撞的实验也要达标。国外除了碰撞实验外,还有一个"星级评价",比前者要求高,其对消费者的指导意义更大;目前国内的碰撞方式与车的钢板厚度没有太大关系,实际起决定作用的是设计的匹配性。从国内碰撞实验的结果来看,德系车与日系车的表现并没有明显不同。

安全并非钢板薄厚的事! 德/日系车吸能论

  德国人严谨、认真的性格直接融入了他们的汽车设计观念——一辆汽车出厂后,目标是要无故障地跑遍欧洲。"相对来说,德系车整车的刚性比较高,在正面撞击和侧面撞击实验中,整车的形变都很小,对驾驶室的乘员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

安全并非钢板薄厚的事! 德/日系车吸能论

  日系车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市场,与车子优秀的性价比是分不开的,但这并不代表车子在安全性能上就打了折扣,"日系车重量相对较轻,刚性不高,但发生撞击时‘柔软’的车身会发生褶皱性变形,这恰恰起到了吸收能量的效果,能确保驾驶者的安全。"

安全并非钢板薄厚的事! 德/日系车吸能论

  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有:

  1. 汽车主流规格车型持续优化,规格主参数尺寸保留的前提下,提升整车结构强度,降低耗材用量;

  2. 采用轻质材料。如铝、镁、陶瓷、塑料、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3. 采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如采用有限元分析、局部加强设计等;

  4. 采用承载式车身,减薄车身板料厚度等。

  其中,当前的主要汽车轻量化措施主要是采用轻质材料。

  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安全并非钢板薄厚的事! 德/日系车吸能论

  车企在保证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会尽可能的采用轻量化的设计理念来设计产品,从而达到车辆省油灵活的特点,这并非是偷工减料的做法。要知道在保证成本不变的同时,又降低车重,在车辆研发时也会产生巨大的成本,不同材料的运用及更加科学的设计方能保证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同时又降低车重。而对于一些豪华品牌,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又不能失去车辆驾驶时的厚重感,因此豪华车重、日本车轻的事实就显得十分符合逻辑了。

文本导航

  • 第1页:车轻不等于偷工减料 轻量化材料是重点
(责任编辑:师晓飞)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