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环节:
BMW M部门总裁范梅尔先生(Frank van Meel)
提问: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以后M部门对于中国市场有没有更详细长远规划?第二个问题,关于全新M4 GTS这款车,这个车也是一款限量车,据我所知海外已经销售一空,那么请问这款车在中国市场的配额是多少辆?
Frank van Meel:首先我想说,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肯定是符合BMW M总体规划的。去年我们在全球实现了近40%的增长,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产品是一切,我们要有正确的产品,要有能够取胜的产品,要能够基于第一的产品。第二,我们要有很好的经销商的网络来支持。第三,要对我们产品有很好的认知。所以在过去一年半当中,我们在全球都基于这三点去努力。同时我们在中国也非常重视这一点,为了开发中国的市场,我们特别从M派来Brian Watts先生来到北京常驻,与我们中国同事一起来开发中国的市场。另外我们也投入了一些新的产品,比如像全新M2双门轿跑车、全新M4 GTS,另外还有X4M40i以及M760Li xDrive等等这些产品,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新的产品与中国市场沟通好。至于您问到全新BMW M4 GTS全球一共700辆,到底给中国市场留了多少,这个我想请Brian Watts具体来回答。
BMW M中国区负责人 Brian Watts先生
Brian Watts:首先,全球对于全新M4 GTS有非常巨大的需求,前款车型M3 GTS当时并没有引入中国,我们认为这一次把全新M4 GTS引进中国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同时也体现了BMW M对于中国的承诺。具体到这个车型在中国有多少辆,因为这款车型刚刚发布,我们预计会是两位数的数量。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Frank van meel先生,宝马有没有考虑在中国增加更多M专属的展厅,包括它所包含的功能是不是能够一站式去解决中国消费者对于购买、售后、文化衍生产品消费的展厅,有没有更明确拓展的计划?第二个问题,因为中国很多一线城市牌照还是有限的,对于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来讲,我这边对全新M2也非常期待,如果只能买一辆的话是买M2还是买M4?
Frank van Meel:这个问题是肯定的,不管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区我们都有清晰的战略,那就是要去不断的扩大M的经销商网络,我们每开一个店都是全功能的店。只要是经过M认证过的店,首先要有销售代表,他们必须训练有素并且熟悉产品,同时要不断进行的培训,不断更新培训内容,能够在店里面让消费者得到售后服务,无论哪个店消费者得到的服务都应该是最佳的服务。
Frank van Meel:第二个问题,如果只能买一款车我买哪一个?那就要看您的需求和您的意愿是什么,如果您想到赛道上角逐的话,那么M4 GTS是一款完美的座驾,丝毫不打折扣,它是一款终极驾驶机器,而且它还有合法上路牌照。如果说您想要一款兼顾运动性能同时又有家庭乐趣的城市用车,M2可能是您更好的选择。如果说您还想再奢华一点,M3、M4、M5、M6会是更好的选择。如果说您是收藏家的话,您就需要X5M、X6M。
Brian Watts:其实哪一款车您都可以选,因为每一款M车都是二合一的,既能够上赛道,又可以日常出行。
提问:我想问一下Frank van meel先生,来之前我们看一下您在奥迪有过将近16年的工作经历,而且在来到宝马M部门之前应该做到董事总经理的位置,您对两个品牌都算有深入的了解,对于这两个品牌来说开发M运动车型和RS车型在开发理念上会不会有一些不同,因为奥迪RS比较专注于四轮驱动,而宝马M更多专注于后驱的驾驶乐趣?
Frank van Meel:我不想直接去作比较,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它自己的造车理念。主要还是谈BMW的M车型,我并不是固执地只认准某一种技术,而是说我对我们的理念有一种坚持。我们M车型特别强调精准、动态和敏捷,但不是说我们为了运动就只是要强调更大的马力,更大的车轮,或者说更强的制动,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是去提升、优化整体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整车的驾驶感受,这样才能够让让大家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实现更加的精准、更高的性能、更高的敏捷度。其实您可以比一下全新M2和普通宝马2系,您一看就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共性不是那么多,比如说我们前后悬都是经过优化的,我们发动机也是经过优化的,变速箱是新的,转向系统也是新的。为了能够优化它的赛道性能,我们增加了车身后部宽度,达到了80毫米。
提问:我想请问一下,因为宝马还是比较专注于驾驶过程中的乐趣,尤其是转向,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像奔驰也好、奥迪也好,大部分使用四轮驱动,宝马以后在M5这个级别以上的车会考虑在后驱之外增加四驱的车型吗?
Frank van Meel:我们其实是在X5M、X6M中已经推出了四轮驱动,我们最终要使我们的车同时符合宝马以及M品牌的动态特性。现在是通过后驱来实现,我们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坚持某一种技术,我们也会去看,如果说四驱驾驶也能够让消费者有一种典型后驱驾驶的感受或者漂移的感觉,我们也是不排除在未来考虑四驱的选项。
提问:我想问一下全新M2用的是N55发动机,为什么没有选择跟M3、M4一样的S55。第二个问题,M部门有没有可能发展高性能四缸发动机?
Frank van Meel:我们在品牌细分市场结构方面要去平衡从全新M2一直到M3、M4、M5、M6各个细分市场当中性能的等级。在具体发动机性能方面,全新M2的定位是370马力,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个马力不需要S55这样一个发动机,但是N55的性能又不太适合去输出370马力这样一个水平,我们就把S55当中某一些技术引入到N55发动机当中,比如在顶环、点火、进气等功能方面做了一些技术改造。可以增加进气的量,使N55能够承受高温的排气等。现在看来您讲的四缸发动机还不能满足我们对于动态、精准、敏捷的需求,我们用的还是六缸发动机,这样驾驶起来更有感觉、更有激情。
提问:刚才Brian先生说了M车型会兼顾到驾驶乐趣和日常实用性,从这两方面来看同样来自德国的奔驰AMG和奥迪RS这两个品牌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车型,奔驰有AMG GT,奥迪有R8。宝马这方面可能缺少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超跑车型,可能对于选择超跑车型消费者来说他拥有不止一辆车,他已经有了兼顾日常使用代步车,现在需要一款有高性能、有极致驾驶乐趣同时又很拉风的车型,我想问问M部门这方面后续有没有出真正意义上超跑的计划?
Brain Watts:我们理解中国市场的这种需求,每一个品牌肯定它有自己的理念,我们看到中国有这样切实的需求,对此我们会考虑推出这样的车型。具体到全球的战略,我想最好还是请Frank来回答,我们在中国的战略肯定要跟全球战略保持一致。
Frank van Meel:从BMW这个品牌来说,现在还未推出超跑车型其实基于两方面原因考虑。纵观BMW的历史,各款车型都强调运动性能、敏捷性,所以我们无需再推出一个超跑车型,仿佛只有超跑才是能跑的,而是我们的车本来就有很能跑。像全新M4 GTS这款车在纽博格林跑道上跑下来是7分28秒,这个速度其实就是一个超跑的速度了。我们也推出i8车型,它看起来别出心裁,其实本来就是一个跑车,它可以说在我们整个BMW品牌当中是一个灯塔一样的车型。我们一直梦想着有这么一款超跑车型,也许某一天就会出来。
提问: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第一个问题,刚才Frank van meel先生介绍过M品牌和i系列在材质方面有一些共享,但是我想问一下未来会不会针对i系列车型做出针对化的改装方案,毕竟现在插电混合动力也是新的趋势,M方面有没有新的考虑?
Frank van Meel:我们刚才讲到i高性能车型,这方面我们的确有这样的计划,今年推出的百年庆典车型针对7系有i Performance这个车型。
主持人:稍微解释一下宝马旗下所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整个叫iPerformance。
提问:第二个问题,之前Frank van meel先生说过,未来M品牌系列车型功力上限定在600匹,我想问一下首先这是不是真的这么说过?另外,如果真的是这样是因为跟AMG、RS有这样的协定还是出于其他的考虑?
回答:我们对于马力输出没有设置一个上限,我们一向追求的是很好的动力和重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最好的比例、最佳的重量,我们没有规定最高马力输出是多少,我们追求是一个正确的输出值,这样才能实现最优的平衡。
提问:我这边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关于车型的,之前坊间盛传宝马在日内瓦推出M7的车型,后来出来是一辆M760Li,对手又有比较极端的豪华车做改装的车型,所以我想问一下M是否考虑真正的M7车型?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M部门是否会推出属于M部门的混合动力的动力系统?
Frank van Meel:其实我们针对到底要出一个M7还是M运动性能车型讨论了很久。7系是一款比较特殊的系列,它是要兼顾到性能、动态、舒适性和豪华型,把它做成M运动性能车型能够更好实现日常使用、舒适性以及性能之间的平衡。我们最后达成的结论就是它的发动机的性能基本与M车型差不多,但是它的日常使用功能性又跟7系差不多。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我们没有打造纯粹的M车型,但是大家也别误会,它的性能其实还是非常强的,M760Li的百公里加速是3.7秒,最高时速是305公里每小时,通过V12发动机有610马力的动力输出,一定会让世界惊叹的。
您问到M系列当中会不会用插电式混合动力,长期来看会实现电动技术的引入,M车型的定位需要估计到总重量,以及动力和重量之间的比例,各种技术我们都会关注到,我们现有的技术就很好,像发动机的水冷却技术,它是用在全新M4 GTS当中,能够增加70马力的动力输出,但是对于重量来说影响不大。
提问:您好,我想问关于中国市场M系列新车型的问题,首先刚才您提到未来会扩大在中国市场M车型的阵容,除了今天晚上要上的全新M2双门轿跑车、新BMW X4 M40i,未来咱们在中国市场规划是什么?第二个问题,随着咱们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增加,未来会不会考虑针对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喜好推出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M车型?
Frank van Meel: 关于新车型的推出计划,今天全新M2和新X4 M40i就会上市,另外全新M760i也会在明天展示,还有全新M4 GTS。由此可以看到我们的车型阵列就是在不断的丰富,而且这个趋势未来还会继续。当然并不是说只要宝马有一款都加一个M进去,我们还是要看推出M车型是否符合我们的理念,以及市场需求。
Brian Watts:之前我也在总部M部门里头做过不同的职位,我们看到M在过去推出过好几款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别版车型,比如说M3就有Tiger特别版和Carbon特别版,另外还有M5的Horse马年纪念版,那一款车甚至打破上海赛道的记录。我们一直是在推出针对于中国的特别车型,我们M一直是很重视中国的市场,我在这次常驻之前也曾经在中国工作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在我心里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今天夏天还有可能再推出针对于中国的特别版车型。
提问:首先有一个简短的问题,在i8开发过程当中M部门有没有参与到其中?
Frank van Meel:之前曾经有一个共同的开发部门,开发的是汽车轻量化的技术,这个技术i品牌和M品牌都在用。
提问:第二个问题,我曾经也参加过M3、M4在海外试驾,在那边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M部门总工程师为我们用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解释M3、M4与3系、4系内部的不同,我们受益匪浅。回来的时候我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向读者解释M在技术方面到底哪里与众不同,并且在中国关于M的很多技术或者宝马很多技术戏称为“黑科技“,我的理解是隐藏在皮肤之下非常棒的科技。今天总裁在这里,我希望能够向总裁提问,您能否简要概述一下哪些M的核心技术理念是其他的品牌竞争对手所无法超越的?
Frank van Meel:这就要回到我们整个造车的理念,就是要达到动态、敏捷和精准。任何需要为这三者做的改变我们都要去做,比如说为推出M3、M4,我们的前后悬、驱动轴、变速箱、进气口等都要有所改变,为了进气方便我们还把前端和排气进行了改造。我们做一切需要的改变,然后针对刚才讲的这三点理念,达到一个最佳的性能。咱们说的可以不这么技术性,比如我们生产赛车,我们的人都有一个理念,就是要赛就要赢,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都是要当赢家。举个例子,当时在纽博格林赛道上驾驶全新M4 GTS,试驾的人不是专业车手,而是悬架系统开发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我们做开发做设计的人其实也是懂赛车的。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