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想去,闪电菌还是有必要再叨叨一下关于近期两起由特斯拉Autopilot引发的车祸。
说是近期,其实第一起车祸并不是。40岁的Joshua Brown被他那辆Model S送去见耶稣还是5月份的事情,不知什么原因这起事故竟然被捂了整整8周,这位前海军陆战队员是个十足的科技产品爱好者,更是特斯拉的铁粉。
上帝给他开的玩笑不小,就在其出车祸的前不久,他还将Model S的Autopilot怎么避免车祸的视频发在了YouTube上面。这则视频的点击量超过了170万,就连特斯拉总裁马斯克也转发了这则视频。
然而这些并没什么用,Joshua Brow最终还是死于Autopilot之手,根据报道,车祸发生时他还在用便携式DVD看《哈利·波特》。这起事故最终在沉寂了8周后被挖了出来,一时间全球的媒体都将焦点对准了处在风口浪尖上的特斯拉和它的自动驾驶技术。
特斯拉反应倒也快,在很短时间内就做出了相当详细的事故说明,同时也分析了自身产品存在的Bug,并将导致此次事故的原因归结为:在明亮的天色映衬下,这辆Model S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没有识别出突然横在面前的白色牵挂卡车,没制动导致事故发生。本来还想翻云覆雨一番的舆论一时被这一动作搞得没了气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1日,特斯拉产品又在宾夕法尼亚州收费公路Bedford出口发生车祸,这次惹祸的是Model X。不过好在当时车速并不是很快,车上的乘客并未受伤,但是同之前的Model S一样,事故发生时该车的Autopilot同样处在工作状态。
两起事故切切实实地暴露出来了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存在严重的缺陷,但是早在去年十月特斯拉就将这一技术所应用的软件挂在了官网上供用户下载。很显然,问题来了:有缺陷的产品为什么会被投放市场?
解释这个问题并不难,站在车企(不光是特斯拉)的角度去想,新的技术的发布、监测乃至应用都能够给消费者一个刺激,尤其是像特斯拉这种科技感较强的产品,每每出现新的技术应用都会带动一波狂热的消费,而上市公司通过这种短时间的业绩提升更是能够在股市中获利。
通过苹果就知道,当带有指纹识别系统的iPhone 5S上市时,全球都在排队购买,火热程度远远超过了iPhone 5。所以,为了拉动销量的提升,就算是Autopilot技术存在缺陷,特斯拉也愿意将其先推出市场。事实也证明,去年10月份Autopilot上线后,特斯拉的股票实现了连续一个半月的小幅度上扬。
再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想,消费也存在猎奇心理,更不用说像Model X这种具有未来感和科技感的产品了,就算是美国车市十分成熟,每当特斯拉新品上市时,网上的订单量都会有一个快速的上扬期。人们追求产品的新奇感和购买使用新技术的满足感战胜了因产品缺陷而带来的恐惧,所以当Joshua Brown的事故被曝出时,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他手里放着《哈利·波特》的便携式DVD,而非杀人凶器Autopilot。就连美国执法部门也没有深究特斯拉的产品缺陷,而是在第一起事故被拖延8周才曝出这一方面进行质疑。
再来说说这个坑爹的Autopilot。简单来说,这个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摄像头、雷达和超声波。看起来科技感十足的自动驾驶其实现实就是这么简单。特斯拉Model S的摄像头不是广角摄像头,因而面对前方的白色车厢时误认为是白云;雷达探测到的车厢平坦,以为是一块较大的路牌;而超声波是用于辅助泊车、超车和变道等驾驶功能的,在较高车速下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
很多人把特斯拉Model系列的产品想得很高大上,其实这样看来特斯拉只不过是把三种功能进行了杂糅,并不是完全的智能。这一点特斯拉在后来的解释中也强调,Autopilot系统只是辅助系统,也就是说特斯拉的用户在使用自动驾驶功能的时候是不能够放任自流的,这就面临着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使用原本解放人们双手的自动驾驶功能还是需要在行车途中为行车安全操心,甚至花费更多心思。
特斯拉接连的事故暴露出了很多高新科技企业在新技术应用和商业运作两方面协调差劲的问题,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光是汽车行业,像苹果、谷歌等新技术上都有Bug。这就带给我们消费者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更注重新技术、新产品还是偏向于督促企业完善自身产品,在闪电菌看来,后者似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