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0日电2002年,中国汽车业形成了进口、生产和销售三旺的局面,整个汽车业驶上了高速路。 产生此种状况,人民日报海外版援引海关总署统计司分析认为,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被压抑许久的需求,在进口车价格没有任何下降趋势的时候,呈现出爆炸性释放。有关机构曾测算,加入世贸组织前国内的短期等待人群就有5万人左右,这5万人的消费欲望已经在2002年前两个季度消化完毕,而且几乎90%以上的消费者都购买了国产汽车; 二是美元贬值,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相应贬值,自日元区和欧元区进口的汽车价格相对上升,部分抵消了关税下调的影响。而我国进口的小轿车主要来自日本和欧洲。2002年进口日本产小轿车35443辆,德国产小轿车17075辆,日本和德国产车合计占进口总量的3/4; 三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由于国家仍然执行严格的进口车配额的限制,中国汽车行业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还有3年左右的过渡期,再加上其他种种客观原因,因此,虽然关税降幅较大,但进口车未出现预期的大幅激增; 四是操作层面的原因; 五是汽车生产本土化的战略降低了直接进口的必要性。进入2002年,中国汽车企业与国内外产业资本的兼并合作进入了高潮,在全球形成“6+3”格局的跨国巨型航母通用、戴—克、福特、丰田、大众、雷诺6大集团和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3个独立厂商已全部进入中国,同时,中国本土轿车企业在完成兼并重组后也凸现“3+X”崭新格局。其中三大国有汽车集团一汽、东风、上汽的轿车生产已占到市场份额的五成以上,剩余五成由多家轿车企业瓜分。本土化生产,使中低档轿车的进口需求大大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