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之前,汽车业被公认为是将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而入世1年,增长幅度创纪录的国产汽车产销量和远未能掀起冲击波的进口车市场,似乎给了当初的预言者一记耳光。但实际上,在今年“产销两旺”式的繁荣背后,真正的冲击波还未来临。
进口车受限配额
今年1月,“WTO效应”初显,关税下调等因素确实导致了进口车价格下滑。但此后大部分进口车价格持续走高,进口量不升反降,市道低迷。而与此同时,国内主要厂商迅速作出价格调整,新车型不断推出,整个轿车市场一片红火。统计显示,1—8月全国累计生产汽车202·81万辆,同比增长32·45%;销售汽车207·62万辆,同比增长32·19%,16家重点集团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了33·66%。而依据厂家发布的消息粗略估算,明年的车市还会更火,上市的全新车型和改进型相加至少有30款。
但毋庸讳言,进口车市场困顿,主要原因还是配额和许可证的控制,以及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的持续走低。今年80亿美元的进口配额中,有2/3以上用于零部件进口,整车进口许可证在数量上被卡。同时,对整车合资项目的控股问题坚持延续了原有政策。
洗牌急剧加速
应该看到,国内汽车业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比如说,在目前的繁荣中,企业真实的赢利水平究竟如何?对国际汽车市场波动性的预计是否充分?随着竞争加剧后车价的进一步下调,他们的盈利空间到底有多大?研发能力、服务质量、品牌形象能否提升到与进口车竞争的水平?
从目前情况看,明年的关税下调率仍不会高,进口车价格很可能也只有小幅降低。但是,在入世一周年之际,已有越来越多的进口车品牌开始涌动起中国潮:德国大众近期宣布了其进口车业务要占到中国总业务10%—20%的目标,其进口车项目将以逐步进口高端产品为主,避免与现有合资产品形成直接竞争;VOLVO、奔驰等企业明显加大了营销力度;丰田已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标致雪铁龙公司在为建网而奔忙;通用、福特等在中国已有整车合资项目的巨头也加快了进口车业务的步伐。
广州一家汽车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他认为真正的竞争将在明年,明年会是洗牌急剧加速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