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共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历史阶段,但是,从1966年到1980年,跨越了三个五年计划,中国汽车工业仍然进入了它的成长时期。在这一时期,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六七十年代在 "备战、备荒"、"准备打仗"的总方针指导下,国家在三线地区先后建设起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三个不同规模、以军用汽车为主的汽车生产基地,这三个基地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独立开发载货汽车产品及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客观上调整了汽车工业的总体布局。
15年间,我国汽车年产量由5.6万辆增加到22.2万辆,产值由20.1亿元增长到88.4亿元,企业数由622家发展到2379家,汽车保有量由32.3万辆达到168万辆。这期间,一汽和后来出现并成长起来的南汽、北汽、上汽、济汽等主要汽车生产厂家,一方面包建和支援三线厂建设,另一方面在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以及扩大生产能力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汽车整车生产体系的建设和成长带动起一大批新的零配件和相关行业生产厂点,出现了一批新的总成和零部件产品,也为民用专用汽车、改装汽车和大中型客车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
但是应该说,长期以来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产品重复、厂点分散、小生产、"小而全"的混乱局面等痼疾也就是形成于这个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