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丰田的混合动力轿车PRIUS即将于12月下线,丰田之意是在于卖车还是在混合动力的国家标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尹家绪提出质疑。
大家都想把握这个标准。丰田汽车公司由于在中国率先推出混合动力PRIUS轿车,他一直也是想把他的标准定为中国标准的。(因为)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小视的。你看西门子现在(赚钱)靠什么?基本上就靠(他的)专利。用了他的东西(其他企业)就要付钱。(其他企业)为什么必须要用他的专利呢,因为他代表着行业标准。
从这点上来看,他(丰田)很狡猾,从2002年开始,他(丰田)就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搞了一个混合动力的联合项目,提供了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它(丰田)很可能通过这个联合项目,绕过一些政策壁垒,使他(丰田)的标准成为这个全新的汽车领域既成事实的标准。
矶贝匡志:国家标准是国家来决定的,应该说我们在这个方面不可能去影响国家的决定。但是因为我们在世界其他的国家,美国、欧洲这边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是在国家的要求之下,非常积极主动的将经验收集起来提供给国家,当然这个里面还有一些细节的详细的技术方面牵扯到了知识产权的问题。
那当然了。因为如果国家延用它(丰田)的企业标准作为我们国家的标准,对长安来说就是很大的被动。
所以这也是一个教训。我们的企业,包括大企业,以前从来不关心标准的制定,认为这是国家的事情。但是,相反,国外的大公司都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这也是一种错位。
大家知道手机的3G标准现在就抢得很厉害。所以,很多东西在它开发的阶段,只要我们认准了,就应该首先申请专利,来保护我们自己,否则我们就会很被动。
长安他们担忧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也有不了解情况的地方。中国汽车技术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在制定混合动力标准时是完全自己做的。混合动力轿车与DVD行业不一样。实际上,中国汽车技术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在制定标准时是充分听取了国内和国外企业的意见的,包括长安集团的技术人员也曾来参会讨论过的。中国汽车技术中心早期是与丰田公司作过前期的合作,主要是为了了解国外整个标准体系的建设情况, 同时也收集一些必要的混合动力技术数据和资料。这并不意味着在标准制定上就会向丰田倾斜。
尽管是在美国,根据不同的洲的情况,有的洲有补贴,有的没有,有的多有的少,这都是不一样的。
由于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投入巨大,我们一直在呼吁国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和自主品牌,在项目申报审批、税收、开发费用和技术改造等方面上能够给予相应支持。例如:能否开通自主开发项目的申报绿色通道、能否对企业自主研发费用免税并给予补贴,能否对自主开发过程中的进出口物资减免税费等。
我们也向国家有关单位谈过、也提过,但是我们毕竟没有他(丰田)那么成熟,他(丰田)走的早。目前来看,他(丰田)的技术肯定要先进很多,而且制造成本比较低。现在丰田就可以拿出中度的,而我们现在能拿出来接近中度的,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尹家绪:我们搞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国家是给了不少投资和支持的,企业也出了很多钱,比如长安是以千万为单位投入资金。但是在混合动力产品初入市场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国内企业很难取得市场成功。
现在,国家在号召节约型社会,我就有一个观点:老百姓节约能节约多少,一度水、一度电。我觉得首先要节约的是政府,因为在我们国家强势就是政府,所有的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你让老百姓节约能节约多少,节约型的社会,一定要从节约型的政府开始。
得标准者得天下?技术标准已经成为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专业词典中对“技术标准”的定义是: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规定。就是这个晦涩的词汇后面隐藏着现代高科技产业竞争的最高利益。
国际产业界新的流行语: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将目光转向标准,通过技术标准中技术要素的确立和技术指标的设立,建立自己对未来产品、未来市场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竞争优势。
于是,丰田混合动力轿车PRIUS还未上市,中国长安集团着了急。毕竟谁也不愿做未来卖苦力的三流企业。
关键是我们的标准制定部门要做些什么?
邵奇惠:什么是创新?从一般含义上说,创新是对现状的改革与提升,从精确的含义上说,创新应该包含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是有所突破的东西才是创新,但是创新不是我做了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就叫创新。但是你自己没有做的事情,人家早就已经做过的事情,你再说我是创新就不对了。
合资企业我认为从资本结构来讲,它是一个合资的企业,但是从实质上来讲,它在中国注册,就应该是中国的企业。以后随着资本结构的变化,大家都知道,现在上市的公司,都要执行股权的全流通,所以很多原有国有控股公司,随着这个东西,也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公众公司,现在连建设银行20%股权都卖给外国了,用资本简单的划分自主和非自主,已经不合适。
竺延风:一汽大众要搞一个属于一汽大众自己品牌的车,那是肯定的。